信息披露總是會有好壞評價的,但是只要我們形成一種習慣,大家能從中受益便能堅持下去。此外,還要加強行業對招投標的管理和標準的規范。中國風電投資要更多地考慮長期的風險評估,減少低價競標和中標,可以通過鼓勵銀行、保險公司等第三方認證機構介入到風電制造業的評估、監督、管理的過程中,保持市場競爭的公平性。
“應更關注風電場全壽命周期中的度電成本”
記者:大家都在說質量,到底我們的風機質量差在哪兒了?
武鋼:目前來看,風機零部件的質量是亟待加強的,尤其是葉片、齒輪箱、發電機、偏航系統等部件都需要加強質量和工藝管控。整個風電行業是一個大的系統,在我國制造業整體水平還有待提高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夠一味地去追求低成本。
質量提升是要持續投入的,技術研發也是需要投入的,如果一味地追求低價格,就容易出現一些采用粗糙的工藝和低劣的材料來以次充好的風險,更不能保證在技術進步方面的持續投入。
另外,要清楚認識到隨著單機容量的提升,風機維修的資金成本和人工成本都是非常高的。一臺風機更換高空中的大部件帶來的損失都在近百萬元,我們在做質量體系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風機長期的維護成本對投資商的投資收益帶來的損失。所以要更加關注質量,要關注風電場全壽命周期中的度電成本,而不是簡單的在項目初期的單位千瓦造價。
記者:目前我國的風機運維整體情況如何?
武鋼:到明年年底,我國將會形成近萬億的風電資產,風電場運維服務的業務模式會不斷發展,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金風的業務板塊主要包括制造、投資和服務。我們從事服務的人員有近兩千名,其中從事軟件開發的人員就有90多名。我們已經把風電運行和維護中的一些經驗變成軟件,為客戶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務。
記者:對于海上風電,您怎么看?
武鋼:我認為,應該在海上風電容量小的時候,提高海上風電電價,這時對國家的補貼負擔并不大,小規模發展,積累經驗,然后再放開,這是一個比較穩妥的辦法。海上風電對風電技術、對海洋的認知能力以及海上施工建設能力以及船只等等都提出了很高的標準,我國的海上風電目前還在摸索、積累經驗的階段。
目前的海上電價水平下,有的投資商認為盲目去大規模投資海上項目或許還不如投資低風速區域項目的收益高。一邊是風速高、投資高,一邊是風速低、投資低,算下來兩者的投資收益應該是差不多的。目前條件下,通過技術提高低風速區的發電效率還是存在很大空間的,而且低風速地區的項目開發風險也比海上風險小得多。此外,我國低風速區大多集中在湖南、湖北等內陸地區,也便于實現風電本地消納。當然,隨著政策的不斷調整,技術的進步以及我們海洋工程能力的提高,海上風電也會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