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建立起來后,對這個市場的“不理解”和“不知道怎樣去做”仍然是尉文淵面臨的最大的難題。
盡管如此,尉文淵還是大膽的進行了多項嘗試和改革。其中第一個就是市場擴容,在上交所開業兩年后,也就是到1992年底,上市公司數量從“老八股”擴大到近60 個;交易席位也由最初的50 個擴大到上千個,到1993 年更是達到了6000 個。
最令市場關注的是,他還推出一項極其大膽而富有遠見的金融工具創新“國債期貨”。
所謂國債期貨,是指通過有組織的交易場所預先確定買賣價格并于未來特定時間內進行錢券交割的國債派生交易方式。國債期貨屬于金融期貨的一種,是一種高級的金融衍生工具。它是在20 世紀70 年代美國金融市場不穩定的背景下,為滿足投資者規避利率風險的需求而產生的。
當時,上交所提出國債期貨和國債回購交易的推出,大大活躍了國債市場,提高了金邊債券的聲譽,不僅有助于解決當時讓政府揪心的國債發行難問題,也是資本市場深化發展的一次勇敢探索。
但也正是因為這一次大膽的嘗試,致使三年后 “327 國債事件”這樣一場金融廝殺的爆發,最終斷送了尉文淵在上交所的前程。
“327”是國債期貨合約的代號,對應1992 年發行1995 年6 月到期兌付的3 年期國庫券,該券發行總量是240 億元人民幣,利率是9.5% 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貼補率。
國債期貨是當時市場上頗為活躍的炒作題材。由于保值貼補率的不確定性為炒作國債期貨提供了空間,國債期貨市場日漸火爆,與當時低迷的股票市場形成鮮明對照。
可好景不長,因為空方的違規交易,最終引發了一場自建國以來罕見的金融地震。
筆者收集到一份當年的數據顯示,1995 年2 月23 日,一直與萬國證券聯手做空的遼國發在得知 “327”品種貼息的內幕消息以后,開盤即空翻多,使“327”一分鐘內便上升了2元,10分鐘后漲了3.77元。
這使得依然在堅持做空的萬國陷入了滅頂之災,因為按照它的持倉量和當時的價位,一旦到期交割,萬國將要拿出60億元資金,毫無疑問,萬國即使砸鍋賣鐵,也付不出這些錢。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萬國在當時總裁管金生的直接策劃下,不得不鋌而走險,在當天尾盤最后8 分鐘里,以730 萬口空單沖進市場壓低價位。頓時,“327”的價位直線下降,從152 元降到了147.50 元。
這筆730 萬口賣單面值1.46 萬億元,接近中國1994 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3。
這一非正常交易立刻引起了尉文淵的注意,當發現了盤面異動后,尉文淵立刻決定中止交易,并指出23 日16 時22 分13 秒之后的所有327 品種的交易異常,是無效的,該部分不計入當日結算價、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范圍,經過此調整當日國債成交額為5400 億元,當日327 品種的收盤價為違規前最后簽訂的一筆交易價格151.30 元。這樣一來,原本將凈賺42 億元的萬國證券瞬間虧損60 億元,一日之間轟然倒地。
這場廝殺帶來的結果是慘痛的。1995年5 月17 日,中國證監會鑒于中國當時不具備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發出《關于暫停全國范圍內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由此,開市僅兩年零六個月的國債期貨無奈地畫上了句號,中國第一個金融期貨品種宣告夭折。
后來,管金生被關進監獄17 年,而尉文淵也因負“監管責任”離開了他一手創建起來的上交所,黯然退出了中國資本市場。
“猛人”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