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于尉文淵來說,很多年后,再回首當年的事,無奈感遠遠大于失落,他說,最大的遺憾是國債期貨市場被關閉,“這是我國證券史上第一個金融衍生產品,而時至今日,當年留下的空白點依然還在”。
對“327 國債事件”,除了重新認識應吸取的教訓以更好地避免相關風險之外,也應適當消除其負面影響。業內人士呼吁認為,期貨市場作為重要的避險工具,到了應該恢復的時候了。
對此,也有國外學者直言不諱地指出,如果沒有債券期貨市場,恐怕中國很難成為一個真正的具有流動性的市場。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2 月13 日,中金所推出國債期貨仿真交易,意味著這一闊別市場17 年的品種可能即將回歸。同時筆者還了解到,國債期貨此前已經在證監會上報立項,被列為今年證監會創新的一個重要品種。
但這一品種整整遲來了近17 年。試想,如果17 年前,沒有管金生等人違規操作,沒有發生“327 國債事件”,那么,今天國債期貨市場將會是怎樣一個局面?
歷史的慘痛教訓,深刻地提醒世人,證券從業人員屢破道德底線,蓄意違規交易,不僅侵害普通投資者權益,也嚴重擾亂資本市場秩序。鏟除市場“毒瘤”,營造公平投資環境,保護投資者權益,這對我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