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國發展互動電網的根本目的
我國發展互動電網就是實現世界電力產業的跨越式轉型,推動電力產業從中低端電力供應商的傳統模式提升為綜合能源、通訊和信息服務商的高端創新模式,這將推動電力基礎設施通過加載數字設備和芯片技術升級為人類創新生產和生活的重要設施,電力系統的通訊和信息等服務的營業收入和盈利水平完全可能等同或超過傳統的售電業務,電力產業將實現工業革命以來最重要的大跨度轉型。與此同時,也將實現有插座的地方就有能源,有插座的地方就有信息互動。消費者既可以是電力客戶,也可能成為風能、太陽能、氫電池、生物沼氣等小型電力供應商,這個轉變將使人類消費能源的方式發生歷史性革命。
3.實現有別于歐美模式的中國互動電網超越戰略的八大突破口
發展中國互動電網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須推進有別于歐美的超越戰略,出其不意方可制勝。尋找這個戰略突破口是我們所處的時代能源革命的智慧制高點。我將其歸納為八個方面:
一是集成化。互動電網的本質是最大限度地與創新技術結合以實現產業化,包括發展電力產業與綠色交通的結合產業。比如發展電動車、中低速超導磁懸浮城市快車、混合動力車等交通工具,電力行業需要構造新的產業鏈,向電力交通項目投資或者建立產業銜接關系。
二是通訊化。這需要我國實行與歐美有別、甚至超越歐美的技術路線,即營建復合電力光纖電纜電網。自中國伊始,此后世界電網應該進入金屬電纜和復合電力光纖電纜電網雙網的時代,并逐步實現以復合電力光纖電纜電網為主的時代,中國光纖產業發展的基礎應該成為互動電網發展的重要基礎。
三是國際化。中國需要進入單獨、共同、甚至資助國際組織創建電網現代化標準的時代,實際上就是需要我們進入電力體系國際化的時代。過往的危機不斷將全球的能源商品投送到全球定價時代,這次能源革命將實現電力開發和交易的國際化和區域化的轉變。越是以國際化標準推動互動電網的發展,這個革命越具有生命力。
四是實現主力能源的替代化、兼容化。中國需要加快實現由以煤為主的傳統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的轉變,而我們的互動電網必須能夠兼容這個復雜的新能量來源,比如水利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生物質原料發電等。
五是實現分布式能源管理的現代化和體系化。所謂分布式能源系統,就是為終端用戶提供靈活、節能型的綜合服務的系統,在中國農村和邊遠地區有廣大的需求,也是中國村鎮實現互動電網應用的基本途徑。
六是實現電力儲能技術的實用化。電能可以轉換為物理、電磁、電化學和相變儲能四類方式存儲。電化學儲能包括鏗離子、鉛酸、鎳氫、鎳鎬、鈉硫和液流等電池儲能,其中鏗離子儲能是中國市場迫切需要的。
七是實現互動電網升級的芯片技術和兼容標準的擇優化。例如:復費率電表所用的計量芯片、驅動芯片、微處理器芯片及時鐘芯片,電力載波通訊PLC(英文Powerlinecommunication)系統所需的電力載波調制解調器芯片,其他如高頻化、大功率化、智能化和模塊化的電力半導體器件,以及實現互動電網所需的其他芯片。
八是實現巨量計算機管理系統、能源衛星和電力中央信息管理平臺的體系管理高端化。以期實現對電力系統的即時、雙向、趨勢的安全管理。
以上八個體系既是我國實施互動電網的戰略起點,也是我國電網現代化的薄弱點,更是我們可以站在全球能源變革制高點推動互動電網革命的戰略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