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玻璃鋼加工行業(yè),總有一個話題是繞不開的,那就是收縮變形。什么原因會造成這情況出現(xiàn)呢?
有兩個機理會導致收縮:固化收縮和冷卻收縮。
第一種機制,固化收縮。
通常發(fā)生在兩個階段:固化過程中(在脫模前)和后固化期間(脫模后)。
1.固化收縮是指在固化過程中樹脂的體積變化。這種固化收縮是不可避免的,最好發(fā)生在從原模上脫模前。
2.脫模后也會進行一部分固化,這些額外收縮就會引起模具表面的外觀缺陷。這通常被叫做“后固化”,但真正的變形由后固化時的額外收縮引起的。
由此可見,選用適合的低收縮樹脂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有效途徑。
常規(guī)室溫下固化聚酯的經(jīng)驗法則是:當加強玻纖重量比為25%時,直線每一英尺的收縮量為1/32英寸(1.975px)。與纖維增強樹脂相比,膠衣收縮得會更多,其導致部件膠衣面出現(xiàn)更大的凹彎曲。由于這個原因,任何大型、平坦的區(qū)域應該制成稍凸狀以避免在相反方向出現(xiàn)凹陷。小型鑲板常采用1/4英寸(15.875px)/線性英尺的凸起。
第二機理,冷卻收縮
是鋪層在無應力溫度冷卻時,熱膨脹(實際是收縮)造成的,無應力溫度與樹脂變硬時鋪層的溫度有關(guān)。無應力溫度與室溫的差距越大,冷卻收縮就越大。
因此,可盡量降低鋪層固化期間的放熱溫度來控制冷卻收縮。通過完全固化來盡量減少后固化收縮,這可能需要升高溫度。降低放熱溫度及盡量避免高溫也可減少冷卻收縮。因此,最優(yōu)的固化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鋪層放熱溫度及樹脂表面積重量。
玻璃鋼模具的質(zhì)量直接關(guān)系到產(chǎn)品的性能,尤其在變形率、耐用性等方面,是首先必須要求的,如果你不懂得如何來檢測模具的好與壞,那么請看本文的一些提示。
1.模具在到貨時進行表面檢驗,要求表面不能存在可見布紋;
2.模具膠衣的厚度≥0.8mm,膠衣的厚度為固化成型后的膠衣積層厚度,而不是濕膜的厚度;
3.模具的拐角處表面,不能存在樹脂淤積。
4.模具的主體,即玻璃鋼積層的熱變形溫度,根據(jù)2001樹脂提供參數(shù)≥110℃。
5.膠衣表面的光澤度和平整度,要求達到A級表面,對于水平面,能夠清晰的照出人影且不變形。
6.膠衣表面硬度要求:模具本體測量10個分散點位的巴士硬度平均值>35。
7.模具表面狀況要求模具表面無氣泡,膠衣及模具積層內(nèi)可見氣泡1m2內(nèi)不得多于3個;模具表面無明顯刷子印記、劃痕及修補痕跡,表面針孔1m2內(nèi)不得多于5個,不能有分層現(xiàn)象。
8.模具鋼架合理,要有整體的框架結(jié)構(gòu),合模平臺要求堅固、不易變形;液壓裝置分合平穩(wěn)順暢,速度可調(diào),設(shè)行程開關(guān),正常使用滿足開合>1000次。
9.模具按照產(chǎn)品真空工藝設(shè)計,主體的厚度要求達到15mm,模具的翻邊厚度要求≥18mm。
10.模具的定位銷采用金屬銷子,且銷子與FRP部件之間要保持密封。
11.模具的切割線按照產(chǎn)品標準進行嚴格檢驗。
12.模具的配合尺寸需要準確,配合部件之間的配合誤差需要≤1.5mm。
13.模具的正常使用壽命應不低于500套產(chǎn)品。
14.模具平整度每延米±0.5㎜,不能有波浪不平現(xiàn)象。
15.模具所有尺寸保證誤差±1㎜,鋪層表面沒有毛刺。
16.模具表面不允許有針孔、橘皮紋、砂紙劃痕、雞爪裂紋等缺陷,圓弧要圓滑過渡。
17.模具后固化在80℃高溫下,8小時后進行脫模處理。
18.模具在90℃-120℃放熱峰情況不能變形,表面不能出現(xiàn)收縮痕跡、裂紋、不平等現(xiàn)象。
19.鋼架與模具要有10㎜以上的間隙,兩體連接處加墊相同厚度的軟木或多層板,板與鋼架連接用白炭黑粘接,再糊上短切氈。
20.分模模具連接處不能錯位,模具定位設(shè)計合理、脫模、產(chǎn)品操作簡單、易脫模。
21.模具整體負壓以0.1為準,保壓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