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3 月, 美國法院裁定,MHI 侵犯了GE 的風電技術專利,并向GE 支付1.69 億美元。[3] 但是,MHI 的損失不僅于此,在2008 年GE對MHI 發起相應的專利訴訟起,直到2011 年10 月,MHI 才在美國市場獲得來自Duke Energy 的風電機組訂單。
然而,在應用專利手段進行互相競爭中,并不一定都上升到法院的專利訴訟案件,在日常工作中對競爭對手的專利信息跟蹤并采取相應的預警措施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保障。如對Enercon 與Vestas 的一件糾紛專利EP1386078 為例, 進行專利的信息檢索分析,該專利均具有大量的同族申請,進一步查詢,在這些歐洲專利申請授權后,即遭到了多個公司對這些專利提出無效異議,其被提起異議的情況如下:
•2005 年12 月15 日,SEG 提出異議申請
•2005 年12 月15 日,Nordex提出異議申請
•2005 年12 月15 日,ABB 提出異議申請
•2005 年12 月16 日,Vestas提出異議申請
•2005 年12 月16 日,Gamesa提出異議申請
•2005 年12 月16 日,REpower提出異議申請
……
該專利申請在訴訟發生之前就有Nordex、Vestas、Gamesa、REpower等多家企業都提出了異議申請,可見這些風電企業對于彼此的專利申請非常關注。因此,即使發生專利訴訟,專利的無效或異議也將作為一個重要的應對方法。由此可見,平時對行業和競爭對手的專利技術跟蹤和風險管理顯得非常重要,不至于去打無準備之戰。
由此可見,專利糾紛產生的原因并不簡單是技術上的侵權,而是背后企業商業利益的爭奪。針對國內的眾多風電廠商,在不斷強調知識產權的本土市場和進入歐美等發達地區的國際市場,專利等知識產權游戲規則會被這些國際巨頭熟練地運用于市場競爭活動中。國內風電企業要保持和提升競爭優勢,尤其是要走向國際化,如何能了解和適應這些規則,甚至運用這些規則為我所用將是國內風電企業走上國際化競爭的必修之課。
建議在企業開展研發工作的同時,應把專利工作全方位地融合到具體的研發工作中。除了加強專利挖掘和申請工作,提升專利申請外,加強專利信息的檢索和分析,引導和鼓勵技術人員關注專利技術,培養研發人員在研發過程中對專利信息充分利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利用專利信息可以從技術和市場等方面更好地了解行業和這個行業的參與者,為企業的技術和市場提供決策依據,從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 李俊峰, 等. 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2[R].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12,9.
[2]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2011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統計[J]. 風能,2012(3):40-45.
[ 3] G E w i ns l a t e s t ro und o f MHI f i g ht [ E B /O L ] . W i n d p o w e r M o n t h l y . h t t p : / / w w w .windpowermonthly.com, 2012-07-09.
收稿日期:2013-01-20。
作者簡介:
錢進文(1983-),男,碩士,主要從事技術研發工作和企業專利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