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電場規劃階段,測風塔位置的選擇是否合理、測風數據完整度等因素直接影響風電項目可研階段風電場產能計算的準確性。從而關系到風電場建成投運后整體效益。合理的測風塔位置選址和正確的數據采集、處理方法是風電項目前期的基礎。
一、 前期測風塔的重要意義
如果將風電場開發項目比作一場戰事,測風工程無疑是個周密安排的軍事行動,此時測風塔就成為了行動中至關重要的偵察兵。
統計分析顯示,測風數據10%的誤差可能導致風場年產能30%左右的誤差,因此,提高測風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對風場開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風電開發的行業規范和眾多項目經驗表明,測風塔代表性選址及數量的選擇是影響測風數據準確可靠的主要因素。然而,目前在風電場前期測風塔管理中,依然存在如下問題,令人不容樂觀。
近年來,隨著風力發電技術的不斷成熟,風力發電行業迅速發展。各風電開發商開始觀注風資源、搶占風資源,在風資源豐富區投資設立測風塔,為將來風電場的投資建設獲取第一手風能資料。
二、 測風塔硬件異常解決方案
風電場內安裝的測風塔多一般采用鋼絞線斜拉加固方式,高度一般為40~150米。在塔體不同高度處安裝有風速計、風向標以及溫度、氣壓等監測設備??扇?4小時不間斷地對場址風資源情況進行觀測,測量數據被記錄并存儲于安裝在塔體上的數據記錄儀中。
風速儀、風向標安裝時,一般至少安裝三層,其中應有一套風速、風向傳感器安裝在10m高度處,另一套風速、風向傳感器應固定在擬安裝的風力發電機組的輪轂中心高度處。目前大部分風電運行商,采取的70米高度的測風塔,10米~70米安裝4~5層風速傳感器,10米~70米高度各安裝一套風向傳感器。為避免氣流畸變一般在70米高度處(輪轂高度)對稱安裝兩套風速、風向傳感器。
在我國風資源豐富“三北”及其他一些地區,自然資源都較為惡劣,經常會發生如下的硬件設備故障:風杯損壞(人為、極端天氣、設備)、 風速及風向標短路 、測風塔電量不足、倒塔(人為、極端天氣、工程)?;谝陨蠁栴},東潤環能測風塔集中管理系統,可以及時監控測風儀器的運營狀況監控,如建立數據庫、質量控制、及時完備率監控、測風塔異常狀況報警等。測風塔故障需及時處理,東潤環能可以對測風設備的完備率進行監控,對測風塔異常狀況進行實時報警,為核準前測風數據有效率>90%提供硬件保障。
三、 測風數據異常處理解決方案
測風塔測風儀采集的數據一般通過無線通訊(GSM,GPRS/CDMA),衛星,短波等方式進行數據傳輸。在沒用無線通訊信號的地方則采取現場取數據的方法。
國標規定現場測量、收集數據應至少連續進行一年,并保證采集的有效數據完整率達到90%以上。但目解決測風塔的有效數據,存在如下問題:測風數據傳輸方式信號異常導致的數據缺失;傳輸過程中存儲的測風數據異常;各種原因導致的測風數據缺失。
東潤環能測風塔集中管理系統,首先對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初步判斷,判斷數據是否在合理的范圍內;判斷不同高度的測量記錄相關性是否合理;判斷測量參數連續變化趨勢是否合理,發現數據缺漏和失真時,可以進行測風數據插補與完善,如衛星數據插補、基于中尺度氣象預報數據插補等。
四、 影響風機產能計算結果的因素
利用一般的風資源評估軟件估算風電場產能的時候,由于軟件計算過程中采用的數值模擬模型的局限性,當所選測風塔位置不能代表風場內風機總體位置時,評估軟件的計算結果很可能與場區內實際風資源情況不符。導致計算產生一定偏差。當地形較為平坦、地面障礙物較少、植被單一、地域較小時,測風塔位置的選取對產能估算結果產生的誤差很小,這種誤差基本顯現不出來。但當地形較復雜時,這種偏差就會很大,誤差可以達到30%以上。
當測風塔位置低于整個風場風機高度時,利用風資源評估軟件計算發電量時,產能往往會被高估。反之當測風塔位置高于風機整體高度時發電量會被低估。有些人誤認為將測風塔安裝在場區內海拔相對較低的位置,這樣獲取的測風數據相對保守,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div>
局部地形及陡峭度也會對產能計算產生一定的影響,1997年在柏林歐洲風能會議上,NielsG.Mortensen 和 Erik.L.Petersen的論文中提到:如果測風塔位置非常陡峭,而規劃場址不太陡峭,風電機組處風速會被低估,從而發電量會被低估的更多。反之,當測風塔位置較陡峭,而規劃區域相對平坦時發電量會被高估,而且被高估的比例會更大。
對于臨近的前期測風塔,東潤環能依托目前風電功率預測所覆蓋裝機容量4800余萬千瓦的風電場裝機,和數百并網風電場測風塔觀測數據,可以根據目前風電場實際運行情況,并對測風數據進行有效的測風數據挖掘,給出專業的測風塔數據分析報告,對后期風電場的產能評估和投資提供具有實戰意義的指導和建議。
五、 實現手段
東潤環能以服務型SaaS(軟件即服務)的形式提供分布式電站數據服務,支撐用戶的運維、經營業務。
六、 服務優勢優勢
專業:數百座測風塔運營經驗,氣象與軟件專家融合的專業數據運維團隊,衛星觀測與模式結果,集合補齊缺測數據;
方便:可視化操作界面監控所有測風數據,實現在線分析;
全面:測風數據監控、質量控制、缺測補齊、異常警報和歷史統計全流程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