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電源側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網情況
2009年,火電、天然氣發電和水電占中國發電總量的97%。火電占中國發電總量的2/3,電力系統中,火電廠可用于調峰,但是由于其關停時間較長,并且非滿負荷運行時效率較低,因此不是調峰最佳選擇。相對來講,裝機容量較小的火電廠更適合調峰,但是中國實行的“上大壓小”政策使得這類電廠越來越少。天然氣發電在中國總發電量的比例不到1%,目前大多數用于供熱,天然氣來源主要是中亞天然氣管線和其他途徑進口LNG。天然氣發電廠是最適宜調峰的電廠。中國水電裝機全球領先,但水電用于調峰具有很多局限型,例如季節的變化等,而且中國水資源多在中部和南部(見下圖),而風資源在北部,其調峰需先建立輸電線路。

報告指出,中國可再生能源并網面臨著兩大挑戰:一是電網管理部門的獨立導致電網調度不力。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分別管理,兩大公司之間合作很少,不利于整個電網調度。二是電力貿易市場。目前有80%地區和省際之間的電力交易受制于長期合同,這種長期合同的電量和電力價格一般都是基于多年的供給需求情況所進行的預測,不能真正反映市場真正需求及價格。這也直接導致電力市場的僵化,一方面是定死的電量及價格,另一方面是各個省份不斷變化的需求和輸出能力。導致一些省份電力資源即使能夠滿足自身需要了,由于長期合同的存在,也還要繼續購買外來電力資源,最后還要降價賣出多余的電力資源給其他地區,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