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時間,投資7000多萬元,卻只生產出兩臺樣機,如今正打算全身而退。這是無錫寶南機器制造有限公司(下稱“無錫寶南”)在風機制造業的真實遭遇。
三個月前,國有企業哈爾濱空調股份有限公司在風電領域投入了2600余萬元資金和一年多時間后,也選擇了退出。
在它們身后,還有更多的企業正在遭遇生存危機,面臨著進退抉擇。即便是華銳風電、金風科技等曾經無限風光的龍頭企業,也陷入利潤下滑、現金流吃緊的窘境。業界較為悲觀的預計是,在全國80多家風電整機企業中,70多家未來將被市場所淘汰。
2005年以來,中國風機制造業迅速崛起,之后疾速進入價格戰主導的同質化競爭階段,春天剛剛開始卻又迅速進入冬天。在行業增長放緩、并網瓶頸凸現、信貸政策緊縮等一系列內憂外患之下,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提前拉開洗牌的序幕。
那些退出者
如果有人肯掏出1000多萬元,無錫寶南就愿意將一臺2兆瓦風機樣機和全部知識產權轉讓。而為了得到這些,無錫寶南投入了6年時間和7000多萬元資金。
成立于1991年的無錫寶南主營印刷機械制造,其董事長張寶南預見到印刷機械市場在互聯網時代將逐漸萎縮,2005年開始將多年積累的利潤投入到風機研發上,當時中國的風電產業剛剛起步,國外進口風機占據著市場主導地位。
不同于國內多家企業從國外購買許可證生產風機的路線,無錫寶南決意自主設計研發出當時較為先進的2兆瓦雙饋異步風機。在國外專家的幫助下,2008年研制出第一臺樣機,次年在江蘇如東風電場并網發電。不過由于技術尚未成熟,遲遲沒有打開市場,加之資金缺乏,在生產出第二臺樣機后,無錫寶南的風機研發便陷入停滯。
無錫寶南一位人士表示,目前風機行業競爭激烈,利潤比較微薄,繼續投入已不合算。
2005年以來,中國風電進入爆發式增長時期,風電裝機連續五年實現翻番,到2010年底國內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473萬千瓦,躍居全球首位。在市場牽引下,過去六年中國風機制造業迅速崛起,大量企業爭相涌入,本土企業迅速獲得市場主導權的同時,產能出現結構性過剩。
截至2009年底,中國已有86家風電整機企業,其中擁有批量生產能力的整機企業10余家,這10多家企業的產能已超過1500萬千瓦,加上國外風機制造商的在華產能,中國風機制造業的實際產能達到2500萬千瓦。2010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1892萬千瓦。業界預計,未來幾年的年均新增裝機約為1500萬千瓦~1800萬千瓦。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預計,“十二五”期間中國風電裝機年均增幅將回落至兩位數,而風機產能將大量釋放,基本都是年均100%增長,實質性的產能過剩已經出現。
在目前的市場格局下,無錫寶南等不具備技術和規模優勢的風機企業,普遍遭遇了生存危機,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尋找新的出路,甚至主動退出市場。
2011年1月,哈空調決定終止風電研發活動,集中精力做大做強主業。該公司2009年10月決定進軍風機制造業,一年多來已投入2600多萬元引進技術、采購零部件和進行研發。
哈空調表示,退出風電制造業的主要原因是國內風電企業發展數量激增,同質化競爭嚴重,同時國家對后進入行業的企業實行準入制度,提高了準入門檻,公司繼續從事風電業務風險較大。
據了解,江蘇南通一家風機企業也有意退出市場,浙江一家風機制造商則正在尋求將股份出讓給歐洲一家企業。
業界預期,未來還將有排名靠后的風機制造商陸續退出市場。
現金流吃緊
盡管無需像無錫寶南等企業那樣擔心生存問題,華銳風電、金風科技等行業龍頭企業2011年以來的日子也不好過,它們正受困于惡化的財務狀況,尤其是激增的應收賬款和下降的現金流。
華銳風電4月27日發布的2011年一季報顯示,2011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33.59億元,同比增長20.35%;實現凈利潤4.39億元,同比增長1.02%。金風科技今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18.56億元,同比微增0.04%;凈利潤 2.06億元,下降16.99%。
在兩家公司最近幾年的財務數據中,2011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增幅都雙雙創下了最低紀錄。
更值得關注的財務指標是應收賬款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華銳風電應收賬款從2010年底的89.72億進一步增加到3月底的106.47億元,而在2009年底,這一指標為39.19億元,一年多時間內增長了171.7%。
在2011年一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方面,華銳風電為—19億元,金風科技為—39億元,情況均不甚理想。
這兩個指標惡化的背后,是行業供需關系逆轉和國家收緊信貸政策對風機制造商的沖擊。華銳風電在發給采訪回復中表示,應收賬款的增加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2010年國家整體的經濟情況是處在貨幣緊縮的狀態,表現在加息等方面,這就造成很多企業的資金緊張(尤其是回款較緩慢的行業),包括華銳風電的主要客戶。這樣就在整個產業中產生了連鎖反應,導致應收賬款的增加,這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是比較正常的波動。
不過多位國有風電場開發商人士表示,所在公司的銀行貸款目前沒有受到信貸緊縮政策的影響,風電項目核準和建設的速度也未明顯放緩。
據分析,風機制造商應收賬款增多,主要是風電場開發商在買方市場中擁有話語權,付款條件較之幾年前風機供不應求時已明顯寬松,付款速度也有所放緩。此外,部分操作不規范的開發商在沒有獲得項目核準的情況下就建成了風電場,導致無法并網發電,也沒有資金支付風機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