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猝不及防的事故,再一次將并網難題推向了風口浪尖。
近日由電監會率領的調查組進駐酒泉。而事故的起因是酒泉風電基地橋西風電場一次“一般性電網電壓波動”的事故,造成了酒泉風電基地598臺、84萬千瓦風電機組相繼脫網。
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隨著風電并網瓶頸的不斷凸顯,風電設備商、開發商以及電網都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酒泉脫網風波
據相關知情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介紹,本次事故近600臺風電機組大量脫網后,電壓大幅度波動,直接影響電力系統用戶的用電質量,甚至波及甘肅電網的電壓和頻率控制,威脅到電力系統安全。
大規模風電并網在即,在中國規劃建設的八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中,作為“長子”的酒泉風電基地大量風機脫網事故的發生,極大地觸及了監管部門的敏感神經。
事故發生幾天后,一支由國家電監會、西北電監局等相關監管部門和企業組成的高規格調查組立即進駐酒泉。“基于酒泉風電基地的影響和本次事故造成的影響,國家電監會高度重視,不僅立即組成了事故調查組趕赴酒泉開展事故調查,并另外邀請了三位國內專家參加調查,根據在現場調查的基本情況,在蘭州展開了專題事故分析會并形成了事故調研報告。”上述知情人士對記者透露。
此次事故的發生,讓風電機組性能不達標,風電場建設、運行管理水平短板昭然若揭。
調查組現場調查指出,事故首先反映出的問題是風電機組性能不滿足技術標準的要求,同時發生事故的風電場35千伏電纜施工工藝水平和質量管理存在明顯的缺陷,反映出風電場建設工程中施工、監理和建設管理存在不足。
“從技術方面考慮,大規模風機脫網類似的事故遲早會發生。”甘肅省電力公司風能技術中心主任汪寧渤對事故的發生似乎并不意外。他指出,雖然在酒泉風電基地建設的風電機組供貨合同中明確了技術要求,但本次事故和前期河西750千伏電網投運試驗均證明,大量風電機組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
據介紹,目前發生脫網事故的機組仍然可以正常發電,調查組已經提出了“加快通過改造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的要求,但具體時間尚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