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擺脫能源困局,國際社會做出了各種努力,全球各大主要經濟體在金融危機后,針對國際能源緊張的狀況紛紛出臺政策和規劃。歐洲“2020戰略”中將在未來十年著重發展“低碳經濟”;美國將“智能電網”作為其國家戰略中的核心部分。歐盟不僅提出在2014年之前建成歐洲單一的能源市場,而且將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調整為20%。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近期的國情咨文中表示,2015年要見到逾百萬輛電動汽車行駛在公路上,到2035年,美國的電力將有80%由可再生能源提供。
我國新能源發展的形勢有別于美國、歐洲,大規模可開發的風能、太陽能和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儲藏地和需求中心的物理距離,動輒上千公里較為遙遠,因此,中國必須因地制宜的制定國家能源戰略和規劃。
為了滿足未來的能源供應,需要技術突破的同時,要加強體制創新。美國領跑過去幾十年全球發展的事實說明,只有在改變體制,才能創造出經濟奇跡。
我國“十二五”規劃中特別提出“加強現代能源產業,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凸顯了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打造的國家戰略地位。
針對打造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國際著名能源專家、中國能源戰略思想家武建東教授,從戰略層面提出了能源體系整合模式即智能能源網,作為能源變革中的關鍵支撐要素。他主張將電力、水務、熱力、燃氣、數據、有線電視等資源捆綁整合,以不同能量間的智能配置,形成智能互動的全新能源產業體系。這一理論得到國際能源界的高度認可,被國際智能電網聯盟主席Guido Bartels認定為“中國的能源思想創造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被國際能源界認可的還有中國的“能源新常態”系統能效理論,它的提出者與武建東教授的學者身份不同,他是身處國際新能源競爭第一線、在中國能源實踐領域長達18年的一位企業家,他就是全國政協常委、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
因不久前,中美兩國在清潔能源領域開展的大規模合作中,中國民營企業新奧集團以“技術輸出”美國能源巨頭杜克,消息一經爆出,引起國內外業界輿論一片嘩然。杜克能源表示將向中國企業“學習未來能源技術示范平臺”的建設與發展,從而為自己規劃未來能源技術示范平臺提供支持。——這一段話被外媒解讀成為是中國清潔能源技術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的標志之一。由此,新奧“技術輸出”背后的能源觀在近期被業界反復提及。“能源新常態”為核心關鍵詞的系統能效理論再次走入人們的視線。
——重構能源體制——
新奧認為,人類想真正全面解決能源問題,最首要、最關鍵的就是要建立一個新的能源體系,它包括全新的能源結構、能源生產方式和能源應用方式等方面,是一個帶有根本性變革的能源新常態。
“能源新常態”系統能效理論認為:未來的能源結構將不再以化石能源為主,而是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因為二者之間能夠實現相互融合和循環發展。而未來的能源生產將從以開采資源為主,轉變為依靠技術創新的“制造”能源為主。能源應用也將擺脫過去孤立、封閉和線性的簡單利用,而是轉變為基于系統能效最優的多品類能源協同、互補、循環的智能應用。它從根本上打破了“行業豎井”和“企業圍墻”,利用智能化手段,實現了多品類能源的系統協同、跨種類轉換、循環利用,從而整體上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未來以低碳經濟為主的經濟形態,被很多學者稱之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如果我們能夠在新能源領域抓住契機,以中國和諧的哲學思維,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模式,進而占領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制高點,那么,中國將會在未來大國角逐戰中勝出,在世界新格局中獲得更多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