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建議,既然是鼓勵新技術,就要能夠包容一些看起來有些異想天開的方案,新技術的發展是沒有固定模式的。
網友數星星
綠色壁壘很兇悍
案例分析
中國的新能源國際貿易如履薄冰,近期美國對中國進行的301調查,就是給中國新能源設置的綠色壁壘。
10月15日,美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應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申請,啟動對華清潔能源有關政策和措施的301調查。
美方認為,中國政府給予新能源企業大量補貼,且中國在新能源項目招標中排斥美國企業。該調查將涉及中國的風能、太陽能、電池及節能汽車行業。
如果USW勝訴的話,對于中國新能源行業來說,首當其沖造成影響的是光伏行業。中國九成以上的光伏產品均要出口至國外。
網友辣評
森林朝暉:301調查真正受損的是美國,只會將美國對本國新能源產業補助更多地暴露在世界面前,美國打不贏這場貿易戰。
大國崛起:中國發展清潔能源對全球是件好事,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出口量很大,這有利地解決他們的失業和出口問題。
走著瞧: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的風電產品要比出口的多很多,倒是如果中國搞一個類似的調查,不知美國方面如何回應。
身在南方: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美國是世界上對新能源補助最多的國家之一,但美國企業從這些補貼中實際受益很少。
丁丁:中國風電設備制造早已實現本土化,同時國內需求消化了中國風電設備制造的95%以上的產量,美國的制裁對中國風電產業影響將十分有限。
記者觀察
警惕跌入“低端制造”陷阱
過去20年,中國特別是廣東以強大的制造能力在國際上揚名,靠為全世界生產價廉物美的商品而在全球化中獲益。應該說,這是根據中國國情選擇的一條現實的道路,并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中國已經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在金融危機已經將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弊端暴露無遺的時候,新興產業絕不能再走低成本生產、僅僅賺取一點加工費的老路,要避免再次陷入低端制造者的怪圈。
這不是杞人憂天,苗頭已經開始顯現。我國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產品制造和出口國,但有一半的光伏電池原料需由國外進口,60%—70%的光伏電池生產設備來自國外,可以說光伏產品的核心技術還是掌握在外國人手里,而國內的生產廠商還在一哄而上,光伏產品每年翻倍增長,已有過剩之虞。強大的生產能力本是我們的優勢,可是如果這種優勢不與技術創新和品牌創新結合起來,那么就無法打破傳統路徑依賴,依然會滑落到低端制造的老路上去,名義上是新興產業,實際上換湯不換藥,不過換了條生產線而已。
其實在新能源科技方面,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并不算大。新能源對我們是新的,對外國人一樣是新的,很多技術仍處在發展初期,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加上我們已經具備的良好的產業基礎,特別是中國巨大的能源需求,只要我們真正地尊重科學,具備長遠眼光,就一定可以產生出新能源領域偉大的技術和企業。
不久前,美國啟動了針對中國新能源企業的所謂301調查。此事件表明,國際新能源領域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各國都在使用各種手段搶占先機。
廣東的新能源科技已經出現了一些可喜的突破,在這場競爭中不能猶疑退縮,必須主動出擊,以已有的制造能力為基礎,以發展新能源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以新能源項目帶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盡快占領新能源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