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是當今正在興起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已得到世界各國普遍認同。全球金融危機促使世界經濟加速向低碳化深入發展,低碳經濟成為促進全球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
專家分析認為,未來中國的低碳發展模式包括:(1) 能源低碳化,即減少對高碳能源的依賴,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積極發展低碳能源;(2) 產業低碳化,即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大幅度降低“兩高一資”產業比重,降低萬元GDP的能源消耗和材料消耗;(3) 發展低碳化技術,即依靠科學技術,通過節能減排技術創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當前,裝備工業發展要抓住低碳經濟發展機遇,利用低碳經濟推動裝備工業結構調整。我國裝備工業不僅要大力發展低碳能源裝備、節能機電產品和節能減排技術裝備,同時要積極開發新技術,為未來國民經濟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并致力于改善出口產品結構,發展高效節能機電產品,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提升我國在未來國際低碳博弈中的話語權。
一、大力發展低碳能源裝備,實現能源結構調整

附圖 我國能源消費結構
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見附圖),煤炭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比重為70%左右,生產消費量占世界總量的40%以上,而且每年增長近2億噸。過快的煤炭生產消費增長和大量的燃煤設備,不僅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同時也給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帶來了極大壓力。
為實現我國減排目標,能源結構必須向多元化和均衡化方向發展,減少對煤炭的過度依賴。
1.發展清潔高效燃煤發電裝備
我國現有燃煤電站裝機容量約為7億千瓦,占電力裝機容量的75%,火電發電量占發電總量的82%。從我國一次能源結構看,在相當長時期內仍將以煤炭為主要能源。未來幾年,受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影響,雖然燃煤裝備的總體市場空間將受到限制,不會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但大力發展清潔高效的燃煤發電裝備(如超超臨界機組和IGCC機組等高效清潔燃煤發電機組)仍為實現我國減排目標的重要保障手段。
2.加快開發新能源技術裝備
應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技術裝備,其中尤以核電、風電裝備為發展重點。近年來,我國新能源迅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風電裝機第二大國,太陽能電池生產第一大國。但在基礎研發領域投入明顯不足,且存在制造過熱和低水平產能過剩現象。因此,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必須通過技術創新來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能源裝備品牌,推進新能源重大關鍵裝備的自主化。
同時,要積極發展其它清潔能源和廢物能源裝備(Energy from Waste),包括農林廢棄物發電、垃圾發電、煤層氣發電、天然氣(沼氣)發電等。
二、著力開發先進制造技術和裝備,實現產業結構調整
表1 2007年我國各行業碳排放比重
行業
|
農林牧漁和水利
|
工業
|
建筑業
|
交通運輸、倉儲郵政
|
批發零售、住宿餐飲
|
生活消費
|
其他
|
碳排放比重(%)
|
3.1
|
71.6
|
1.52
|
7.77
|
2.25
|
10.09
|
3.67
|
表2 2007年我國重點工業部門碳排放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