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風電與淺海風電項目不同。后者可以沿用陸上風電的技術,但在深海項目中渦輪機的規模龐大,需要有類似于海上油氣鉆探那樣的大型工程結構加以支撐。因此,最有可能成為深海風電項目的“開拓者”的,就是一些有過海上油氣工程經驗的企業。SeaEnergy原來就是一家海上油氣開發工程公司,幾年前轉向了海上風電領域。
但海上風電與海上油氣開發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海上油氣的每個工程項目都獨一無二,需要“量身定做”,“就像勞斯萊斯汽車一樣,”然夫說,但海上風電工程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進行標準化,從而達到量產。
正因如此,中國企業進入了SeaEnergy這樣深海風電先行者的視野。因為歐洲雖然也有一些制造商,但規模往往偏小,很難滿足未來的生產需要。“而且制造那些單獨產品跟大規模量產的思維方式也不一樣,”任普說。相比之下,中國企業在大規模制造方面的能力和價格優勢就凸現出來。“這就是中國的專長所在。”他說。
野村Code的然夫也認為,在世界船舶制造業領先的韓國和中國企業進入深海風電工程領域是非常合乎邏輯的事,也很有優勢。NCSC的王志華則表示,“中遠集團下屬企業”這樣的身份幫助NCSC贏得了信心,并且中國企業相比韓國企業目前在勞動力成本上還有較強競爭力。
特別是,“現在每個人的起跑點都差不多。”然夫說。在他看來,如果說未來海上風電行業也會像飛機制造業那樣,只有少數幾家歐美企業作為全球領先者的話,在今天全球經濟的背景下,很難想象中國企業不會躋身“幾巨頭”之列。
第一站:英國
中國一方不僅希望學習SeaEnergy的深海作業經驗,也希望通過合作打入英國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風電市場。“SeaEnergy作為一個當地企業,通過他們的推介作用,借助他們的平臺,為我們打開歐洲有很大幫助。”王志華對財新記者說。
SeaEnergy的任普告訴財新記者,雙方合作目前首先聚焦的是英國市場,因為這是海上風電未來幾年內全球最重要的一個市場。
英國未來十年內在發電方面面臨巨大的投資建設需求。由于一些煤電、核電廠到達使用年限并關停,英國需要在未來十年內新增23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縱覽各種可再生能源形式,水電已經沒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太陽能、生物質能難以達到足夠的規模,陸上風電又因破壞景觀而屢遭居民反對難以立項,因此海上風電是一個主要的發展方向。
據英國政府未來十年對開發可再生能源的目標,英國將需要安裝6000到9000個海上風電渦輪機,其中有三分之二在深海,需要某種“導管架結構”產品作為支撐。這是一個很大的生產規模,SeaEnergy之所以到中國尋找合作伙伴,原因之一也是在英國國內很難找到有這么大生產能力的制造商。
SeaEnergy已經在英國市場分到了一杯羹。通過與其他企業的合作,它已經贏得了英國三個主要風電場項目的招標,占2020年前英國計劃新增裝機容量的8%。其中SeaEnergy承擔的裝機容量將達78萬千瓦。
世界上有可能發展大規模海上風電的地方并不多,因為需要滿足風力的一定條件。野村 Code的然夫說,歐洲北部的北海是一個重要地區,中國東部沿海也是,其它可能還包括美國的西北海岸或五大湖區,其他地區,如地中海就不太適合,因為風力不強,不可靠。“這也是一個你預計中國會進入這個領域的原因。”然夫說。
合作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