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電這個長長的產業鏈上,酒泉千瓦千瓦級風電基地這項工程,帶動的不僅僅是酒泉的裝備制造業、同時也帶動了物流、服務業等產業的發展。自2008年4月,酒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正式開園以來,已與21家新能源裝備制造的領軍企業簽訂了入園合作協議,其中上市公司13家,中央企業8家,總投資接近50億元。裝備制造業既是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也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對當地的就業也具有強勁的帶動作用。在金風科技(23.53,0.00,0.00%)的生產車間,我們和一位實習工人田博聊了起來。“在這兒實習多長時間了?”“大概在這兒有一個半月了吧。”“和你一起來的有多少個人啊?”“我們一起來的有6個,都是機械一體化,專業跟機械制造專業。我們是跟公司簽三個月的合同。實習完了可能還會再繼續實習##我們的師哥11個人已經在這兒留下了。”
不論是風機制造還是葉片制造,由于技術含量比較高,要求工人必須有一定的專業知識,那么,酒泉有什么辦法來解決這一難題呢?
甘肅省酒泉市市委書記李建華說:“剛剛成立了酒泉新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在原來的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的基礎上把這一塊的力量加進去。現在我們幾塊來做這個事情,一是和甘肅的一些大學合作,他們有這個電力啊,自控啊,還有機械加工啊,這樣一些專業,把他的技術力量延伸到我們這兒來,聯合辦學。二是我們又吸納了現在在我們這兒搞風機制造,風葉制造,總裝這樣一些大型企業納入到我們學校的企業董事會來,請他們和我們聯合起來辦學,這樣培養起來的本地化的人才,一個比較穩定,第二個呢,技術技能實驗場地就在我們自己這兒。
酒泉在培養人才和解決就業問題上,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辦學方針,進行基礎人才的培養,在解決就業的同時,為落戶酒泉的企業,提供更好更符合要求的員工,達到雙贏的目的。
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湯建華說:“我們這邊這個,也就是在63個人,但是剛開始起步的時候,新疆來了四個管理人員,在后期可能有兩個管理人員。剩下的人,61個人全部都是在本地招的,現在都是本地化,完了我們跟這個,酒泉技術學院有一個框架,就是推動他們的風電教育,我們公司經常派老師,過來給他們講這個風電課。”
除了技術工人,酒泉在建設千萬千瓦級風電示范基地的過程中,也將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員,酒泉市市委書記李建華給記者算了這么一筆帳,他說,如果一年裝機量按300萬千瓦計算的話,在建成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這三、四年過程當中,一年大概需要10000到15000人的施工隊伍。
甘肅省酒泉市市委書記李建華說:“就業的渠道就是一個1萬千瓦風機的維護,就是運行的人員,一般是兩個多人,那么10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建起來之后呢,大概就是能夠吸納2500人左右。裝備制造業我們按照(每年)300萬千瓦的這樣的能力來制造的話,那么大體上它又能用到5000人左右,再加上運輸和其他輔助的,大體上又是1萬人。這樣的話,在這個建設過程當中,應該能解決帶動兩萬人的就業或更多。”
酒泉風電產業的發展,極大地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2009年酒泉地方生產總值達321億元,比2008年增長14.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0.16億元,比上年增長91%,實現財政收入45億元,比前一年增長1.07倍,城鎮新增就業1.2萬人。據了解,在未來的10年間,隨著風電的發展,這個行業將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2009年世界風能領域總產值為500億歐元,世界風能行業提供了550,000個工作機會,預計到2012年,風能行業的從業人員將突破100萬人。
就在酒泉風電快速發展的時候,在業內引起了質疑,酒泉風沙這么太大,我們也從未如此大規模地開發利用風能來發電,很多技術問題和長距離輸送問題也將第一次面對,那么,為什么要建設這么大規模的風電基地呢,國家為什么又把第一個千萬千萬級風電示范基地定在酒泉呢?
沿312國道綿延幾百公里的黑色戈壁灘上,一排排拔地而起的風機隨風緩緩轉動,給沉寂荒漠的戈壁增添了一份生機。在正常的情況下,風機的壽命一般是15年到20年,按保守估算,10年左右收回成本,開始賺錢,按照建設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規劃,要在2015年裝機達到1271萬千瓦,總投資將達到1200億,我們可以想象5年后,將有至少5000臺以上的風機矗立在戈壁灘上。在被稱為世界風口的玉門風電場,劉生平給我們講述了他記憶中的這四臺風機。“咱們在1995年的時候,咱們就開始做這個風電的這個嘗試的這個工作。后面這四臺風車就是咱們95年最早開始搞風電的時候,從丹麥進來的四臺風車,它的單機容量是300千瓦,當時我們由咱們省電力公司和咱們市電力局共同合作,他們從丹麥進來了四臺風機,經過一年的建設,才把這四臺風機建成。”
當時從安裝到最后運行都是請丹麥的工程師和工人們來建設的,像這樣大的風機,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感覺非常的稀罕。劉生平說:“當時建起來以后,我們好多人都到現場來看,當時就說感覺,第一次是大家認識這個風,這個風的發電這個事情。”
這是酒泉風電建設的一個起點,15年過去了,當年的四臺風機,雖然顯得有些矮小了,但卻運行正常。酒泉從96年到06年,經過了十年,通過四期工程建設的,總裝機容量是16萬千瓦,從1996年到2008年酒泉累計裝機容量為51萬千瓦,而2009年一年的裝機容量突破百萬千瓦,達到了220萬千瓦。
甘肅省酒泉市市委書記李建華說:“你看我們現在就是,去年的三百八十萬特權招標項目引進來的是十八家上市公司,十九家企業來參與到這個風電廠的建設,現在這個紅色的標示就是我們正在建的一些企業,而綠色標示的這一部分,全部建成的,現在這條線,從瓜州750變電站,現在,冬天都沒有停工,施工下來,到今年九月份,全部就完工了。”
2009年對酒泉的風電發展來說,是突飛猛進的一年,僅從裝機總量來看,2009年一年的總量是前12年的3.3倍,可以說這是酒泉在十多年沉淀的基礎上發力的關鍵時期,也是風電大規模發展起步的開始。
甘肅省酒泉市市委書記李建華說:“今年我們還要再爭取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組織755萬千瓦的二期工程的招標,這樣的話到2015年,按照規劃的進程,我們將完成1271萬千瓦。這個階段的工作完成后,到2020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總體要求,我們將完成2000萬千瓦。到2020年以后,逐步再開發另外的2000萬千瓦,把現在測風完成的4000萬千瓦逐步地梯次把它做下去,是這樣一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