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弘昌晟走的是一步完美的棋局。無論風場是否能夠獲利,對于他們來說似乎都有好處。”上述熟悉上海弘昌晟公司的知情人士表示,因為這兩塊早在幾年前就被上海弘昌晟拿在手里的風場資源,已經被其以近1億的價格注入到上市公司匯通能源之中,“上海弘昌晟公司拿到這些風場的價格極其低廉,并與當地政府達成協議,因為到現在還沒有介入電網,故風場遲遲未有開工,在未開工之前,上海弘昌晟公司僅僅只需交納百萬元的土地出讓押金。”
隨后,卓資縣工經委一位負責人也向記者證實了上述相關說法。
“對于上海弘昌晟來說,如果風能資源能夠被開發出來,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如果風能資源開發緩慢,其本身資金也由于已經將此風場注入到上市公司里,其自身并不會出現資金占壓。”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告訴記者,除此之外,更可以在匯通能源變身新能源公司后,可以在二級市場上炒作一番。
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有關風能的投資亦如此。
一位外資PE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風能概念已經被炒作太過厲害,很多項目已經報價過高,再加上目前石油和煤等能源價格的下調,風電的需求也不大,我們目前不會考慮投資風電項目。”
同樣,一位北京的本土PE投資總監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能源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戰略規劃,的確存在投資機會,但目前來說,投資的方向仍然要投入到能源開發的技術環節,去掉新能源的概念外殼,把它當成一個普通的制造業看待,或許還有投資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