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之難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參與制訂了不少沿海項目的規劃方案。他總結:“沿海項目離不開政府推動。”
我國沿海鋼鐵項目規劃方案,從最南的湛江、防城港,到最北端的曹妃甸、營口,目前除曹妃甸和鲅魚圈已正式獲批外,其他項目仍沒有獲得“準生證”。
李新創表示,沿海基地投資規模都比較大,沿海鋼鐵企業的規劃都在千萬噸級,投資總額動輒就六七百億元;如果包括深加工和延伸項目,一個千萬噸的基地,投資就得上千億元。這么大的投資,就算是資金籌措能力較強的鋼鐵巨頭,亦非輕而易舉。
另一難點在于,沿海布局必須結合內地落后產能的淘汰。要想實現向沿海轉移,淘汰落后是前提。上述重慶鋼鐵高層表示,如果把落后的產能先關了,就沒法做資金的積累,甚至沒法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武鋼在新建防城港項目時,亦遇到類似問題。
此外,地方利益的再分配問題,也是牽制沿海項目啟動的重要因素。“產能轉移了,稅收也就轉移了,地方的利益分配怎么解決?這是鋼鐵產能轉移最為棘手的問題。”李新創說,“這些問題不能回避,今后的規劃不能僅僅把目光盯在市場需求的分析上,而應當把社會的協調和穩定納入考慮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