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甘肅并沒有“孤軍挺進”。相鄰的新疆和內蒙古兩自治區的風電開發,起步更早。新疆已建和在建風電裝機為75萬千瓦,2010年規劃風電總裝機預計達355萬千瓦;內蒙古風電裝機容量在2009年初就突破了300萬千瓦。
2009年8月8日,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風電工程“甘肅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儀式”在酒泉玉門昌馬風電場舉行。
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出后,一些有識之士也隨之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認為,“酒泉風電基地開工建設,它是我國著手解決目前風電發展過程中,盲目建設、布局分散、規模過小等問題的一種嘗試”。但他隨之指出:甘肅的風電發展當以內蒙古為鑒。據介紹,內蒙古目前雖然擁有全國第一的裝機容量,但由于風電裝機并網發電難如人意,約三分之一的風電裝機并網項目處于閑置狀態。
中投顧問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目前的風電產業技術瓶頸無法突破導致成本高企、風電設備投資過于盲目、電網設備相對落后、風電并網技術規范的缺失等問題仍然困擾著風電產業。因此,實現真正的風電強國夢,裝機容量并不是唯一指標,產業鏈的整體進步才是風電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其實,甘肅早就意識到了風電并網與外送的問題,2008年3月,蘭州—酒泉—瓜州的750千伏超高壓輸變電工程項目開工,到2009年底,甘肅電力公司投資、建設和管理的750千伏武勝到白銀的輸電工程竣工。
“光配套一條750千伏的輸電線路還不夠。”按照甘肅省發改委的超前設想,河西走廊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外送工程規劃研究工作目前已全面啟動。
除了電能輸送的技術難題外,電網的調頻調峰和電量消納問題,也一直令甘肅困擾。甘肅電力公司的有關人士表示:如果要實現河西2000萬千瓦風電全部外送,那么就必須在“風電走廊”再建2000萬千瓦規模的水電或火電,但河西走廊缺水不可能再建大型水電站。同樣,因為火電需要水冷,缺水建大型火電也沒有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甘肅電網能夠承擔風電調峰的發電能力約150萬千瓦,根本無法滿足未來風電所需要調峰能力的要求。
專家們還在擔心一個問題:即使解決了電網輸送和調頻調峰問題,電賣到哪里去?預計2010年甘肅全省的最大用電負荷可達到950萬千瓦,售電量達到560億千瓦時。顯然,巨大的風電,甘肅根本用不完,甚至用不上。
由于有諸多瓶頸難突破,甘肅的風電產業正陷入質疑的漩渦之中。有人說,盲目發展將導致“風電大躍進”、產能過剩。也有人說:這是能源企業集體“綁架”地方政府,在西部圈地無視地方承受能力。
多路突圍
在日前的一次新聞通報會上,甘肅電力公司表示,目前已獲得國家電網公司的支持,正計劃將風電銷售到“三華”地區,讓華南、華北和華中成為甘肅風電的終端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