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也許是我國海上風電真正進入快車道的元年。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2010年能源工作總體要求和任務中》這樣描述今年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2010年,要繼續推進大型風電基地建設,特別是海上風電要開展起來……”
從其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型海上風電基地即將破繭而出,甚至與陸上風電基地相比更具有優先性。
而這個宏偉的愿望實現起來難度有多大?我國的海上風電的發展前景如何?
先來看看我國發展海上風電的優勢。
我國擁有15000多公里的漫長海岸線,據國家氣象局初步估計,潛在海上風能裝機容量為7.5億千瓦,并且根據風機輪轂高度的不同,這一潛力可能還會更大。發展海上風能的潛力是非常可觀的。
此外,海上風能對于從廣東到山東的東部沿海地區人口密集省份尤其具有意義。這些省份擁有大量海上風能資源,其中廣東和福建最為優越。同時,這些省份的城市也是中國制造業企業集中之地。通過在電力需求量最大的沿海地區附近發展海上風電場,可以避免建設一系列遠距離輸電線路從中國西北陸上風電設施輸送電力的麻煩,風電并網難、送出難的瓶頸在海上風電領域幾乎不存在。
不過,在我國發展海上風電也存在很多無法回避的困難。
難題一:沒有海上風電并網電價
維斯塔斯海上風電總裁簡森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說:“要促進海上風電行業的健康發展,我們需要有良好的法律框架,以及相應合適的電價水平,從而才能夠保證海上風電經濟上的可行性。”
而我國現在實施的風電標桿電價對于海上風電的規定較為模糊,只是針對陸上四類資源區的定價,要想適應大規模發展海上風電的要求,還應制定專門的電價政策。
難題二:風機質量有待提升
目前,國產風機最大單機容量為3兆瓦機型,此款機型可用于海上風電場。而國際上已開發出3.6兆瓦、4兆瓦、5兆瓦和6兆瓦的海上風電機組,并示范成功。“這樣一對比,就可以看出,我國的風機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些許差距了。而且,海上風機對防腐蝕等要求比陸上風機更為嚴格,一點瑕疵都將造成機組的停轉。”
由此可見,我國大型海上風機制造在技術上的落后,將會使大型海上風機的供應成為我國海上風電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風機設備招標時,就遇到了外商漫天要價的情況,并且他們提出了苛刻的供貨條件,最終導致流標,建設進度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加快大型海上風機的開發研制已是我國發展海上風電的當務之急。
簡森對記者說:”在技術方面,企業要安下心來搞研發,不能為了風電裝機容量的快速增加就匆忙投產。要知道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否則到時出現問題得不償失。這些問題如果不盡早解決,將構成重大隱患并可能在未來數年內集中爆發,危害難以想象。”
難題三:基礎工作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