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復合材料低成本化。
1.低成本纖維技術,即進一步降低碳纖維價格,拓展大絲束碳纖維及其應用,加大其他新型纖維的開發。
2.低成本樹脂技術,即低溫快速固化體系,低成本預浸料技術。
3.低成本制造技術,即共固化/共膠接和大型整體成型;RTM及其衍生工藝;自動鋪帶技術;自動纖維鋪放技術。
4.設計制造一體化技術。
面向制造的設計技術,其實質是隨計算機和制造技術的進步,采用全新的設計理念和手段,提高制造過程的信息化水平,將設計和制造進一步融為一體,從而加快產品研制進度,提高質量,降低成本。
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制造與裝配中的問題,減少樣件和協調,易于模具生產、自動化生產和裝配,降低成本,使復合材料的應用更具競爭性。
(二)功能及高性能復合材料。具有導電、磁化、光、壓電、微電子、生物活性等功能特性的復合材料。
(三)熱塑性復合材料。
1992年玻璃纖維增強聚玻丙烯管擠出成型、管件注射成型技術研發成功。2003年PP/GF混編的縫編織物,用于壓制FRTP滑水板。LFT-G生產線11條;直接法LFT-D生產線1條。2006年我國自主研發的年產5000噸GMT生產線,2007年下半年在江蘇江陰投入運行。
(四)環境友好復合材料。
目前發達國家已執行了嚴格的環保標準,如要求工作環境中苯乙烯揮發物含量低于30ppm;對復合材料制造和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和綜合利用開展大量的研究工作,如開發新型低排放、易回收或降解的原料;復合材料的回收利用技術;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推廣應用復合材料,改善其對環境的協調性。
三、復合材料增長點
航空航天、環境工程、軌道交通、新能源、電力、交通運輸等領域將是復合材料市場增長點。
目前中國復合材料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領域是建筑領域、石油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