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碳纖維一直被譽為“黑色黃金”,其地位因此不容小覷,近年以來國內碳纖維行業發展穩定,國產替代進程加速。2022年以來,像中復神鷹、吉林化纖等國內領頭企業的發展勢頭正盛。新年伊始,就有兩家企業打算進入這一賽道,先后斥資建設碳纖維產線。
碳纖維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材料,它是由原絲和彈絲構成,經過相關工藝制成的無機高性能纖維碳,可以說它就是碳的高純度復合物,有著相當多碳材料的優點。碳纖維是一種性能非常優異的材料,它具有強度高、密度小、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在工業之中被應用于各個方面,畢竟它如果做成繩索,那么它將會比鋼纜都硬。
碳纖維的運用范圍非常的廣泛,從生活體育用品到軍工航天工業方面,碳纖維都可以應用到,由于碳纖維硬度高,而且它非常的輕,所以很多的自稱高端一點的產品都喜歡用到碳纖維。
碳纖維成本看起來很高需要20美元,但是大部分材料都是用碳纖維混合物,就是在材料之中或者關鍵位置使用碳纖維,從而提升材料的硬度,用到的碳纖維也不會太多,這樣看來,所以在市場將碳纖維推廣開來的機會還是有的。
有相關的市場還未推廣開來,那么碳纖維的潛力還未完全爆發,對于A股來說潛力一旦爆發,相關的公司將會受益。
為什么看好碳纖維呢?
1、市場大:碳纖維這種材料應用非常的廣泛,所以它的市場非常大,從生活用品到高端工業,處處都可以用到,2023的碳纖維全球市場已經達到了300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1%。
2、國產發展:作為碳纖維發展大國,我們一直在發展該材料,力求成為美國、日本的第三大產量國,產量已經將近3萬噸左右,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需求,但是這個產量還跟不上國內需求增長速度。
3、潛力大:碳纖維以前覺得高大上,這個是因為它的價格比較高,無法推廣開來,但是由于一直發展,碳纖維從高價格一直到20美元,這格價格可以這個承受,并且國產的價格更低。
今年兩大巨頭“殺入”碳纖維
近年以來國內碳纖維行業發展穩定,國產替代進程加速。2022年以來,像中復神鷹、吉林化纖等國內領頭企業的發展勢頭正盛。新年伊始,就有兩家企業打算進入這一賽道,先后斥資建設碳纖維產線。
在今年1月7日,山西華陽集團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華陽新能)發布公告,擬與多方合作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山西華陽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華陽碳材料),并出資購買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的技術,以開展千噸級高性能碳纖維 200 噸/年示范項目, 一期總投資約6.82億元。
華陽新能
華陽新能成立于1999年12月30日,200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國內最大無煙煤上市企業。
新能源轉型進行時,新增布局碳纖維賽道。公司全資孫公司山西華儲光電有限公司5GW 高效光伏組件制造項目的生產能力已達到了2GW 高效光伏組件生產規模,截止2022 年7 月31 日,10 條生產線中4 條生產線具備生產能力。飛輪儲能項目實施主體為陽泉奇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新陽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持股49%)。項目建設年產200 套飛輪儲能系統生產裝配線,截至目前共生產完成飛輪儲能裝置20 套。2023 年1 月7 日,公司公告與華陽資本、太化集團、大同經建投、大同云峰資產共同設立合資公司,開展千噸級高性能碳纖維一期 200噸/年示范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作關聯方之一太化集團(20%)是碳纖維復合材料加工應用的下游 客戶,公司碳纖維合成工藝購買自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同時此次碳纖維項目當地政 府預期也將提供落地政策支持。
華陽集團作為山西省煤企轉型先頭兵,此前有一定的轉型經驗,例如近年來涉足的鈉電池產業鏈,目前已實現正負極材料、電芯廠的投產,PACK廠預計今年初投產。
蒙泰高新
1月10日,廣東蒙泰高新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蒙泰高新)發布公告擬以全資子公司廣東納塔功能纖維有限公司為實施主體,投資47.94億元,建設年產1萬噸碳纖維和6萬噸差別化腈綸項目。
本次新建項目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占地470畝。計劃分三個階段建設,一階段將投資18.03億元,二階段將投資14.14億元,建設1萬噸/年差別化腈綸、5000噸/年碳纖維生產裝置及配套設施等。三階段將投資15.77億元,建設4萬噸/年差別化腈綸生產裝置及配套設施。
蒙泰高新成立于2013年,是我國丙綸行業龍頭企業,主要產品為丙綸長絲。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6億元,凈利潤為4038.59萬元。
碳纖維作為高性能高附加值纖維材料的代表,的確可成為部分傳統制造企業的利潤增長點。但總的來看目前中低端碳纖維產品市場機會不多,相關跨界企業得在技術上做出卓有成效的突破,主打差異化或高性能產品才能較好的立足。否則碳纖維產線建設高資金投入和長建設期的特點將反而成為公司發展的阻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壯大,碳纖維的市場應用也在不斷拓展。數據顯示,近10年來我國碳纖維需求加速增長。2021年需求量達到6.2萬噸,同比增長27.7%。除了航空航天對碳纖維的需求保持增長,以風電葉片為主的新能源市場正成為拉動碳纖維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推動碳纖維產業跨入以工業應用為主的新階段。同時,我國商用航空、無人機等領域裝備持續升級迭代,在可預見的未來,碳纖維需求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在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牽引下,我國碳纖維行業加快向更成體系、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方向邁進。山西鋼科已形成覆蓋國內高性能碳纖維領域主要品種的生產能力,中復神鷹推出年產3萬噸高性能碳纖維建設項目……一段時間以來,在政策加力和企業努力下,我國不斷取得碳纖維制備和應用關鍵技術的新突破,相關產能持續躍升,自給率不斷提高。國產碳纖維的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31.7%攀升至2021年的46.9%。也應看到,國產碳纖維的性能與質量穩定性尚有不小提升空間,短期內碳纖維核心裝備仍需依賴進口。在關鍵核心技術上打造創新矩陣,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運行產能,是我國碳纖維產業面臨的現實挑戰,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長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