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底,全球市場估計消耗了1270萬噸的復合材料(用于生產復合材料零部件),這相當于產生了410億美元的市場價值,并衍生出1050億美元的下游組件市場價值。
圖片
JECObs181:1960-2022年全球復合材料市場的發展情況(按市場容量計算)。數據來源:Lucintel、Compositesworld、Estin & Co的分析和估計。JEC 觀察家《2022-2027年全球復合材料市場概覽》,第18頁。
全球復合材料市場主要集中在三大區域:按市場容量劃分,亞洲占據了全球47%的份額,為全球最大市場,美洲占比為29%,而歐洲、中東和非洲占24%。
圖片
中國是市場的關鍵推動者
新冠疫情對復合材料行業產生了影響。JEC 觀察家數據顯示, 2020年以后,其復合年增長率從2010-2019年的4%降至3%。然而,JEC 觀察家強調,除了航空航天和交通運輸外,復合材料的所有其他應用領域“已從疫情中恢復,甚至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
圖片
JECObs182:2010-2027年全球復合材料應用市場前景(按市場容量計算)。數據來源:Lucintel、Estin & Co的分析和估計。JEC 觀察家《2022-2027年全球復合材料市場概覽》,第35頁。
復合材料行業的增長主要受以下幾個因素推動:潛在應用和地緣市場的增長,傳統材料被復合材料替代的速度,以及復合材料特定應用領域的發展。
關于復合材料市場的推動因素,JEC 觀察家預計,未來的復合材料增長將因地理區域而異:
·亞洲的增長速度將領先任何其他市場,年增長率預計為4%左右。
·北美市場年增長率預計約為3-4%。
·歐洲市場的增長相對較低,約為每年1%或2%。
JEC 觀察家強調,自2010年以來,亞洲在復合材料行業呈現持續高增長態勢,而這主要得益于中國,中國市場在2010-2019年間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目前市場容量占到了亞洲市場59%的份額。從應用領域來看,電氣電子行業預計將持續引領亞洲市場的增長,占比約20%。當前,中國大部分碳排放來自煤炭發電(2021年,煤電占中國總發電裝機容量的63%),如果中國在減碳方面持續發力,能源(尤其是風能)也將繼續成為重要的推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