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大建說,在當今世界,討論新的經濟增長點,已經不能單一地考慮某種新產業對于經濟增長的作用。作為經濟增長點,不僅要對持續的經濟增長有貢獻,而且要對提高勞動就業和降低二氧化碳有重要貢獻。
哥本哈根氣候理事會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開發和使用低碳排放的清潔能源能夠創造商機,帶來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
助力經濟結構調整
發展低碳經濟,還有來自我國經濟內部結構調整的動力。近日,各部委反復強調要將經濟發展的重點轉向結構調整。
此輪金融危機給我國的出口帶來重大打擊。諸大建認為,提振出口不是簡單地恢復出口。我國傳統的出口產品是高能耗類的,現在要更關注出口商品的轉型,否則中國經濟中的結構問題就無法解決,也將會越來越多受到“碳關稅”之類的壓力。
今年6月,美國眾議院通過了《清潔能源和安全法案》,其中“征收特別關稅”條款規定,從2020年起對不接受污染物減排標準的國家實行貿易制裁,征收關稅。專家認為,這一政策將對國際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我國的相關產業和企業也應早點尋求對策。
另外,我國經濟的支柱目前都是高能耗的產業,經濟發展對高能耗資源依賴很高。專家稱,要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必然要求尋找新的、有別于高能耗產業的經濟增長點。低碳經濟是助力結構調整的必然方向。
未來或有具體政策出臺
“目前大家對低碳經濟的關注度還不太高,隨著政策的陸續出臺,低碳經濟會越來越被關注。”皮家銀說,國家現在反復強調低碳經濟還是一種戰略的考慮,是從政策的角度做一些準備工作,而這個準備工作不會太久。
他認為,在今年12月哥本哈根會談之后,國家可能會出臺具體政策,來不斷加大對新能源和節能減排的扶持力度。
諸大建也談到,截至今年2月,全世界投入的3萬億美元刺激經濟復蘇的資金中,有超過1/3是投在綠色經濟領域中的,這種趨勢不會改變。他還表示,我國將來可能會把低碳經濟的指標納入到相關法律、法規,對相關領域的投資進行引導,并對企業經營活動提出新的要求。
專家稱,制定清晰、穩定的鼓勵政策是當務之急,應通過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政策寬架,采取征收能源稅、財政補貼、稅收減免、貸款優惠擔保等措施,加快建立低碳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