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對于政策面的支持,專家表示,制定清晰、穩定的鼓勵政策是當務之急,應通過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政策寬架,采取征收能源稅、財政補貼、稅收減免、貸款優惠擔保等措施,加快建立低碳經濟體系。
新能源產業發展有四大重點
在8月9日廣州召開的首屆亞洲能源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孫勤(注:8月13日被任命為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在論壇上透露,預計我國將在年內制定完成新興能源的發展規劃,而清潔煤能源的技術開發和運用將在規劃中占據重要位置。“中國政府將一手抓清潔能源的運用,一手抓傳統能源的改造升級。科技創新是中國解決能源穩定供應和安全保障的核心手段。”孫勤說。
據介紹,目前中國水力、核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產業均實現了高速增長,如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連續3年實現“翻倍增長”,總裝機容量目前已居世界第四位;太陽能發電總量居世界第一位。 同時,中國也極為重視對傳統化石燃料的清潔利用,近3年來,中國單位GDP能耗下降了10.1%。
科技部原副部長尚勇在論壇期間表示,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有四大重點。
尚勇認為,要戰勝當前的金融危機,除一系列治標措施外,關鍵是打造一個幾十萬億美元實體經濟的新產業帶動世界經濟走出困境,成為新一輪增長周期的領頭產業。顯然,生物、納米相關產業目前還難以勝此重任,唯有新能源產業群已具備興起條件,能擔當引擎大任。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重點主要在四個重點領域: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廣泛應用;煤、油、氣等傳統能源向清潔化升級;先進核能進入新一輪發展熱潮;清潔動力促進汽車技術大換代。
新能源技術及產品覆蓋面廣泛,涉及工業、農業、交通、服務業、公共設施、家庭等幾乎所有領域,涵蓋能源、材料、裝備、日用消費品整個產業鏈,既能帶動傳統產業升級更新,又能形成新興產業。“新能源和低碳技術創新已有雄厚積累,具備大規模商業化的條件,只要政府支持政策到位,足以為綠色浪潮興起提供強大驅動力。”尚勇說。
發展新能源不能一哄而上“趕時髦”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不久前也提到,現在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已經成了一個高風險、過度競爭的產業。他說,“能源對GDP的貢獻率最多是10%,而新能源在其中的比例還不到10%,即占經濟總量的比例還不到1%。這么小的盤子,十幾家到幾十家公司就夠了,現在卻是一哄而上。”
不久前光伏業還炙手可熱,但自金融危機以來,國內大量光伏業公司卻面臨限產、停產、裁員甚至倒閉的困境。有專家指出,金融危機和外需市場的不振是光伏產業低迷的主因。中國光伏制造曾完全依托于國際市場,2008年2000兆瓦的組件年產能有98%是用來出口的,一旦出口受阻,相關產業很快一蹶不振。
“在現階段,能源結構轉型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難點。”諸大建說,歐盟和美國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都比較高,而我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傳統能源,尤其是煤炭在能源結構重的比重達到70%以上。發展低碳經濟,必須改變能源結構,特別是提高傳統能源的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