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風電葉片制造業在國內興起的時候,原材料基本都是從國外進口,價格高的離譜,而且一部分材料還是獨家供貨,葉片制造隨時都會有材料斷貨的風險。
“江一杭可是我們公司技術戰線的領頭人,為公司的工藝研發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在天津東汽風電葉片工程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段國榮的介紹下,記者對江一杭有了初步的了解。
“工藝設計必須有充足的余量,才能保證操作人員更好地把產品做出來。別人能做到的,我們能做的更好!”5月25日上午10:00,記者見到江一杭時,他正在車間里和技術員們探討生產技術問題。樸素、隨和、憨厚、謙虛是他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刻苦學習解決生產難題
2008年8月,畢業于四川大學凝聚態物理專業的江一杭進入天津東汽風電葉片工程有限公司。作為一名工作在生產一線的年輕技術員,江一杭剛進廠就迅速投入生產一線,參與到葉片生產的各項攻關項目中。
起初,江一杭被安排到葉片油漆車間實習。他很快便發現,目前車間只有3個油漆工位,每支葉片完成油漆工序需要24小時,而公司葉片成型又在大幅提速,每天將達到6支葉片,油漆工序將成為公司葉片產出的一個瓶頸。于是,把油漆工序提速到12小時成為他心中的一個目標。
從此,江一杭每天扎在油漆房里,看施工人員操作,空余時間就跟一些老師傅交流。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觀察,江一杭注意到,目前的油漆工藝步驟不夠統籌,于是重新制定了工藝線路。第一次試下來,效果非常明顯,剛好用了12個小時完工,第二次試下來,工人熟練多了,竟然只用了8個小時。他的工作能力獲得了工人們的贊賞,江一杭每次到車間,工人們都熱情的詢問,“有什么新的試驗需要我們配合?”
隨后,在公司領導的安排下,江一杭加入到了風電葉片真空灌注成型工藝攻關項目中。在他們團隊的積極努力下,快速攻克了灌注成型工藝的多重難關,將單只葉片成型的時間從72小時縮短至48小時。
勇于創新 實現材料國產化
風電葉片制造業在國內興起的時候,原材料基本都是從國外進口,價格高的離譜,而且一部分材料還是獨家供貨,葉片制造隨時都會有材料斷貨的風險。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學習和鍛煉,江一杭已成為公司的材料工程師,他力主開發國產化的原材料進行替代,來降低葉片的生產制造成本。
在公司領導的支持下,江一杭作為項目重要負責人開始攻關。對材料的測試分析是關鍵的環節,那段時間里,江一杭除了處理工作上的日常事務,剩下的時間就是呆在實驗室。“這期間還經歷了多次材料試用的失敗。”江一杭說,其中一次,由于國產材料固化反應時放熱量過大,直接導致一起重大的產品報廢,江一杭承受了很大的打擊。但他沒有輕易放棄,他說:“今天我的失誤給公司帶來的經濟損失,明天一定會加倍賺取回來。
經過他的不懈努力,他負責的項目終于在09年底成功完成。葉片的四類主要原材料實現了國產化應用,給公司直接帶來的年經濟效益超過了4000萬元。
讓中國風電走向世界
“2012年,隨著國家海上風電的迅速發展,開發大功率的海上風機葉片成為公司最緊迫的任務。當時,公司已經完成5兆瓦68米長的海上風機葉片的設計,但是如何把它成功制造出來是最大的難題。”江一杭說,面對任務重、時間緊、難度大、要求高,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江一杭和他的團隊幾乎放棄了全部的節假日和休息日,與工人們一起,奮戰在生產一線。在先后經歷了兩次慘痛的試驗失敗后,團隊終于在第三次試制試驗中取得了成功。他們所制造的5兆瓦海上風機葉片,成為國內同功率產品中最長、發電能效最高的葉片,達到了世界的領先水平。
如今,他們所制造的5兆瓦海上風機葉片,已在江蘇如東海上風場正常運行兩年多,江一杭自豪的說:“接下來的目標就是讓我們的風電葉片產品走向世界。在我們團隊的努力下,相信,這一天很快就會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