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張家口發展改革委能源處處長楊杰然
國家能源報道:我們知道張家口曾經是“中國風電第一市”,現在還是裝機量最大的城市嗎?
楊杰然:至少還在前三名,這兩年甘肅酒泉、新疆發展速度比我們快。張家口這兩年輸出問題制約了風電發展。“三站四線”建成后新增了200萬千瓦的送出量,現有風電輸出問題基本解決了。但未來風電發展還需要更有效地送出途徑。
國家能源報道:以前張家口棄風現象有多嚴重?
楊杰然:以前因為消化不了這么多電力,采用梯接發電的模式,幾個風場共用一個變電站,每個風場都要按比例發電。這樣就限制了風電的發電能力,造成了大范圍限電。2014年限電已經接近40%,風電大發的季節,限電能達到50%以上。
國家能源報道:在張家口,風電對經濟起到了哪些作用?
楊杰然:張家口對可再生能源行業實行增值稅抵扣、所得稅“三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政策。目前有些企業稅收優惠到期,但先前因為送出問題,企業效益也不好。隨著“三站四線”建成,輸出問題解決了之后,今年風電企業盈利能力會有很大提高,稅收也會有相應增長。
同時,我們鼓勵風場使用當地的人工和原材料,鼓勵引進風機組裝產業,豐富本地的產業結構。我們將設立可再生能源裝備的產業園,鼓勵新機型就地研發。張家口是比較大的風電裝備需求基地,就近生產對企業來說也是好事。上下游產業能夠形成鏈條,肯定對經濟有很大的拉動作用。
國家能源報道:目前張家口有哪些風電配套產業?
楊杰然:近年來,我們引進了3家風機總裝廠,年生產能力達到135萬千瓦。建成了2家風機葉片制造廠,年生產能力400套。建成了3家風機塔筒制造廠,年生產能力400套。可以說,風電裝備配套產業鏈條已經初步形成。另外,我們還希望搞一個風機測試中心,提供風機性能綜合測試服務。
國家能源報道:北京和張家口正在聯合申辦2022年冬奧會,請問如果申辦成功,清潔能源將在冬奧會上扮演何種角色?
楊杰然:在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專區的規劃中,我們提出要在崇禮打造近零排放的 “低碳專區”,這是冬奧會的主要場址所在。所有用電都將由可再生能源提供,而風電將是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