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引導風電投資,控制風電大基地裝機節奏,支持風能資源不太豐富的中東部地區發展低風速風電場,倡導分散式開發;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棄風”問題;如何盡快啟動海上風電開發;如何盡快改變在制造環節,控制系統和主軸承等關鍵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如何使中國風電認證資質獲得國際認可,奪得全球市場話語權……這一系列問題仍擺在重新進入加速度的中國風電產業面前。
目前,風電已經超越核電,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主力電源。“十三五”期間,風電更有望逐步改變“替代能源”的地位,上升為未來扛鼎國家能源結構調整主體的地位。在這一大背景下,如何審視產業自身,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實現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顯得格外緊迫。
在提高清潔能源占比的大棋局中,風電只是棋子之一,發電成本低,容量品質好,環境效益好的電源類型未來方能占據主導。風電產業必須利用技術手段彌補自身劣勢,也必須通過技術創新降低度電成本。只有這樣,經歷過寒冬的中國風電產業才能繼高鐵、核電之后,成為又一張中國制造走向海外的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