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十條”、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新電改方案今年上半年的密集出臺,使清潔能源板塊迎來了新一輪發展高峰,同時吸引了VC/PE的大力追捧。“我們預計2015年清潔能源和技術行業整體前景光明。搭乘行業快速發展的順風車,VC/PE將積極擴大在清潔能源與技術領域的投資,中國清潔能源將進入大資本時代。”普華永道中國能源主管合伙人崔志義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說。
投資回暖
清潔能源行業在經歷兩年沉寂后,在2014年出現回暖趨勢,出現了復興集團10.65億元入股中山公用[-1.07% 資金 研報],國開國際、新天域資本、光大麥格理聯合投資晶科電力有限公司2.25億美元等多個案例。
從具體案例來看,2014年國內清潔技術VC/PE融資規模最大的交易為鼎暉投資注資南孚電池6億美元。數據顯示,鼎暉投資收購寶潔公司持有的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共78.775%的股份,整個交易價格近6億美元。這次交易是中國企業首次收購寶潔公司旗下品牌。南孚電池已躋身世界5大堿性電池生產商,是中國電池行業中擁有現代化裝備最多、科技力量最雄厚的企業。目前,其產品占全國品牌堿性電池市場銷售量的70%,擁有220萬個銷售渠道,且利潤率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
普華永道近期發布的《2014年中國清潔能源與技術行業投資研究報告》也驗證了這一趨勢。報告顯示,2014年清潔能源與技術行業全年VC/PE投資披露總額達12.4億美元,披露投資金額案例83起。案例主要集中在環保行業,數量與投資額均超過50%。新能源行業的投資案例雖不多,但投資金額占總額的40%。
普華永道中國北方區清潔能源及技術行業主管合伙人廖志威介紹,2014年各路資本紛紛瞄準光伏行業,原因除了光伏電站成本降低帶來投資利好外,更是受益于光伏產業扶持政策的密集出臺。而環保行業在經過2013年的整體騰飛后,由于后續重大政策乏力,去年較為平穩。
IPO去年重新開閘也為VC/PE的退出提供了順暢渠道。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清潔能源與技術行業上市的12家企業,籌集資金41.48億美元。其中,有9家曾獲得VC/PE支持,可見,VC/PE的支持對近年IPO限閘階段企業能否上市的作用較大。
隨著IPO開閘、新三板轉板等利好政策接連傳出,為有實力的清潔能源及技術企業掃除了障礙,上市步伐將進一步加快,VC/PE的退出渠道也越來越多元化。
不過,廖志威分析,清潔能源及技術行業的投資熱度及規模受政策影響較為嚴重。政策利好時,清潔能源及技術行業的投資規模大幅增長,會惠及到更多細分領域;而政策扶持力度較少時,由于清潔能源及技術行業資金成本較大、收效緩慢甚至帶有公益性質,投資者往往會更加謹慎。
“所以投資對象更傾向于集中在傳統清潔能源及技術領域,如廢氣處理、水處理、固廢處理、環境監測等與生活息息相關,并能產生更高經濟價值的領域。” 廖志威說。
風電成投資亮點
2015年清潔能源行業將迎來政策年,也使清潔能源行業成為創投大佬最看好的行業之一。
崔志義預測,未來清潔能源產業將進入大資本時代,第三方治理、合同環境服務將成為發展潮流。受益于全國新能源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風電”戰略,風電將成為新能源板塊投資的亮點。而隨著“水十條”、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等法案在2015年陸續出臺,環保板塊有望迎來又一個發展高峰。
對于VC/PE在清潔能源行業細分領域的投資傾向,崔志義表示,在項目的初級階段,VC/PE會選擇資金需求小的環保技術行業,而非風電、核電等資金需求量大的領域。
不過,“十三五”期間,風電有望逐步改變當前被視作“替代能源”的地位,上升為未來扛鼎國家能源結構調整主體的地位。而隨著電改9號文的出臺,增量配售電市場放開,未來將有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售電領域。“風電和智能電網今后的投資會明顯增多,而VC/PE投資的難點在于如何挑選一家發展趨勢更好的企業。” 崔志義說。
一位PE界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中國清潔能源及技術企業在提升競爭力的過程中,普遍會遇到資金不足或資金成本上升等問題。企業需要用大量資金擴大生產,解決更新技術及研發、市場營銷、并購、維持正常生產等資金需要。通常只能靠政府科技投資來獲取所需資金。在政府能投入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中國清潔能源及技術企業的資金則主要來源于股權融資以及創始人的個人積累,股權融資為清潔能源及技術企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針對上述難題,崔志義建議,新能源企業普遍會遇到資金不足和資金成本上升等問題。其實企業在發展的中前期,可以充分發揮內部優勢來吸引風險資本,引入風投;如果發展到中后期,就可運用資本市場融資,實現技術與資本的高效結合,以及風險投資的退出。
此外,聯盟融資也是一種適應外部融資環境、規避自身弱勢的不錯的融資選擇。知識產權融資擔保和證券化也是未來亟須補上的融資渠道。“雖然聯盟融資和知識產權融資目前在中國并不多見,但未來將成為一種趨勢。”崔志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