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民:今年6月中旬,智能電網工作部已經與國家電網旗下幾大主要科研院所的專家接觸,主要包括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公司電力科學院、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和國網信通公司等單位,聽取了專家對該問題的科研匯報。目前一方面在進行全網智能電網工作的全面系統調研,另一方面在對前期已經開展工作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重點課題的研究工作,包括重大課題的研討和試點工程的論證分析,以及相關技術標準體系的研究等。
6月底,在國家電網科技部等部門的共同組織下,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著手牽頭制定智能電網標準體系。目前參與該制定工作的主要是國網公司的科研院所的各領域專家,以后隨工作進展再考慮范圍擴大和人員調整。
啟動智能電網標準體系研究
中國證券報:標準體系是否就是最終的智能電網行業標準甚至國家標準的雛形?
白曉民:需要解釋的是,標準體系與具體標準在概念上是不同的。標準體系的首要任務是,為滿足工程和產品開發需要,優選出應使用的一些最重要的標準,并為后續智能電網標準的完善和系統化提供指導。
智能電網標準體系工作組的任務是結合國際標準體系研究進展,對國家電網公司現有的相關標準進行梳理、分析,擬提出適應公司發展的智能電網標準體系,今后根據研究進展進行相應的標準修改、補充和完善。
在標準化管理方面,我國有從國家到企業的不同級別標準。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管理全國的電工類標委會,中電聯標準化中心管理電力行業的標委會和部分全國標委會。目前我們所做的智能電網標準體系還只是國家電網公司層面的技術標準研究,只在公司層面被遵循,今后再根據情況積極推進國標、行標和企業標準的制定。而具體標準需要得到參與智能電網建設的各界的認可,進而對外發布。
最終確定的智能電網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制定,還要經歷一套專門的管理體系和流程。國家標準的制定,有可能組織包括電監會、電網公司、制造商等多方參與制定標準,由國家技術監督局下屬的標準局來組織專家評審。
盡管如此,國家電網目前在智能電網的技術標準制定上一直走在最前頭,最終制定出的公司技術標準很有可能逐步上升為智能電網的行業標準甚至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