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海上來”。從我國風電產業布局來看,由于海上風電資源豐富,風電場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帶。風電開發以來,大型風電建設項目頻頻走上了戰略性新興產業舞臺,成為新能源產業的新生力量,也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然而,隨著越來越多大型風電項目地落戶沿海地帶,勢必會迎來擁有強大風能資源地區的風電產業飽和。如此,風電行業的轉型便會迎風而來。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風能資源無法支撐風電設備的運營,資金龐大的項目和帶來的利潤天差地別。為了調動企業積極性,政府通過補貼轉動行業布局轉移,但這勢必給國家財政帶來壓力。所以,小型風電產業的應需而生,不僅滿足我國偏遠地區的電力需求,也將會推動風電產業的發展和擴大。
數據顯示,我國2009年小型風力發電機在國內市場銷售約5.3萬臺,2010年約8.8萬臺,同比增長66%;2011約10.8萬臺,同比增長22.7%。據海關總署的統計,2011年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組出口到全球106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約15800多臺,出口額達到2490多萬美元,同比增長30.7%。
業內人士預測,到2020年我國小型風力發電機內銷將達6590兆瓦,出口將達4390兆瓦。如果參照國外的發展模型,我國小型風力發電產業的平穩增速將保持在35%左右,如果獲得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年增長速度有望達到55%。
事實上,小型風電設備在我國的發展已有40年歷史,但是其產業小、規模小、影響力小。有關人士表示,我國今后將適當調整風電發展策略,在繼續推進大型風電基地的基礎上,將著重推進中小型風電項目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小型風電設備可以延伸風電行業的產業鏈,填補全國產業分布的空白。但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如一些區域安裝風機的可行性方案是否科學,偏遠地區電網不普及以政策的不完善,讓許多中小型企業望而止步。偏遠地區居民的購買力不高,且設備運輸成本大,維護維修起來相當麻煩,所以難以形成經濟效益。不過,小型風電設備應用領域比較廣泛,更多的應用于農業。在國家大力提倡節能環保和經濟“穩增長”的形勢下,小型風電行業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潛移默化地逐漸完善產業格局,助推風電行業成為制造業和國民經濟的強大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