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可喜的數據:截至今年2月底,我市風電上網電量4725萬千瓦時,光伏發電19萬千瓦時。
短短幾年,隨州新能源產業經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巨變,形成了風電與光伏發電 “比翼齊飛”的產業格局,也奠定了隨州作為全省新能源第一大市的基礎。
近日,記者探訪了淅河光伏地面電站、二妹山、界山等新能源“電場”建設、運行,看到的是不斷翻新的電量數據,聽到的是轟鳴的建設交響曲,感受到的是新能源快速發展的力量。
站在二妹山頂,近40米的扇葉在風的吹動下,呼啦啦地旋轉。鳳鳴山電場副場長姜三元告訴記者,二妹山風速平均7.6米/秒(5級風左右),這巨大的葉片轉一圈就是一度電。
二妹山是我市首個大型的風電項目,由能源巨頭華潤集團投資。從2012年開始,華潤僅用兩年的時間,就完成了5萬千瓦裝機并網發電。如今,該電場累計發電2億多度。“現在二妹山年發電量2.91億度、收入1.7億元、稅收約4060萬元。”姜三元說。更為可喜的是,華潤在天河口投資的99臺風機已并網發電。目前,華潤集團在隨州已建成風電場5個,總裝機25萬千瓦。
華潤撬開了隨州風電 “大門”,華能、中廣核、湖北豐華等國內、省內知名的能源企業紛紛前來洽談投資。去年4月,由華能集團投資的隨縣界山風電場開建,總裝機規模12萬千瓦,60臺風機。記者在界山看到,不少風機已經安裝。據悉,廣水中華山、花山的風電場也正在建設。“隨州風電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目前,已規劃為二妹山、天河口、大洪山、中華山、壽山5個風電場區,總投資62億元,裝機80萬千瓦以上。占全省風電規劃40%,全省第一的地位不可撼動。”市發改委副主任王賢江表示。
在新能源領域,太陽能的利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去年,我市搶占先機,在高新區淅河鎮建起了100兆瓦的地面光伏發電站,現已全部建設完畢。站在馬鞍山的山頭,漫山遍野是藍色的光伏發電面板,呈22度角度傾斜,以更充分地吸收太陽光。馬鞍山電站負責人吳華洲介紹,電站已經并網發電近60兆瓦,6月底前可全部建成實現并網發電,年發電量1.2億度。
如今,新能源已成為隨州的新時尚,帶動了建材、交通、設備制造等相關產業發展,二妹山還成為隨州旅游的新亮點。新能源產業吸引了眾多地市來此“取經”。
市發改委主任何運平介紹,去年,全市新能源發電量達4.86億度,約占同期全社會用電量16%。今年末,隨州地區新能源裝機將達60萬千瓦,積極創建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未來我市新能源發展潛力巨大,“十三五”期內,我市將著力推進隨縣香灣等10個風電、廣水關廟等4個光伏電站、隨州城區和廣水市垃圾焚燒發電、隨縣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建設,預計“十三五”期內我市將新增新能源投資100億元,新增裝機100萬千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