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大的海上風力發電場——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近日宣稱,2010年世博會以前將建造34臺國內單機容量最大的3000千瓦級風力發電機,年發電利用小時數2600小時,年上網電量2.67億千瓦時,屆時申城市民可用上來自東海風力發出的電力。
項目總投資約24億元的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位于上海東海大橋東側1~4公里、南匯岸線以南8~13公里的上海市海域。記者昨天在現場看到,3臺92米高的巨型風車已矗立在東海大橋東北側,遠近漂浮的浮樁標示著將要在那里建造起其余31臺單機容量3000千瓦的海上風力發電機。按照計劃到2010年,上海市風力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9.3萬千瓦,約占全市總裝機容量的1.5%左右。
☆商業化進程加快
美國克里夫蘭市場咨詢公司最近的調查報告顯示,全球性能源短缺正在推動再生能源的發展,其中又以風能進展最為迅速。2008年全世界風力發電機銷售額預計為280億美元,2012年這一數字將達到550億美元。美國和加拿大將占全世界新增加風力發電量的24%。
2008年底全球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已超過了12.08萬兆瓦,相當于減排1.58億噸二氧化碳。隨著技術進步和環保事業的發展,風能發電在商業上將完全可以與燃煤發電競爭。在全球范圍內,風力發電已形成年產值超過500億美元的產業。
目前,許多國家正在大力推動風機制造業,使其成為21世紀重要基礎能源裝備產業。歐洲風能協會資深專家史倫·貝漢茲教授預測,未來5年,美國以及歐洲將出現風機更新換代高潮,屆時將有大批陳舊的風機被淘汰。與此同時,第三世界國家將進入風力發電普及時期,因此風機市場前景十分樂觀。
☆歐洲走在前面
近10年來,為了充分利用風力資源,歐洲的丹平麥、瑞典、德國等國大力發展近海風力發電站。近海地帶不僅風力大而且穩定,發電效率不斷提高。尤其在歐洲,許多國家計劃在2010年使風力發電占本國總發電能力的10%以上。
目前歐洲仍是風力發電市場的領導者,其裝機容量為42500兆瓦,占全世界風電總裝機的69%,比上年增長18%,約提供了歐盟近3%的電力消費量,提前實現了到2010年風電裝機容量達到46000兆瓦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