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風電產業取得了長足進步。2008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630萬千瓦,連續四年增長率超過100%,總裝機容量累計達到1221萬千瓦,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風電大國。
目前,中國風電上網電價已基本合理,企業投資建設風電場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東北、西北、華北北部和沿海地區大型風電場工程為依托,推進風電設備自主化,重點實現變頻控制系統、風電軸承、碳纖維葉片等產品的國內制造。備受關注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也即將出臺,這將是風電產業的又一大利好。此外,政府已確定在河北、內蒙古、甘肅、江蘇、吉林等地興建千萬千瓦風電基地。據專家推算,按照目前的產業發展勢頭,到2020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有可能達到1億千瓦。
廣闊的風電市場發展空間為風機制造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是如果不重視中國風電制造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那么,中國在未來可能成為風電大國,但不會成為風電強國。
整機和零部件都有顯著差距
在國家的規劃的指引下和風電裝備國產化等相關政策的扶持下,中國風機制造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08年,國內風電整機制造企業數量多達70家,涌現出一大批與整機配套的零部件制造企業。近兩年來,國產風電機組在國內新增市場中所占份額超過進口機組,總體發展勢頭良好。
中國的風電機組研究工作開展較早,但近些年才走上產業化道路。“九五”和“十五”期間,政府組織實施“乘風計劃”、國家科技攻關計劃,以及國債項目和特許權項目支持建立6家風電整機企業進行風電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初步掌握了600千瓦和750千瓦機組總體設計技術,并實現規模化生產。2004年以來,隨著國家陸續制定出臺促進風電產業發展的多項政策,許多國內外企業大舉進入中國風機制造業,大多通過引進生產許可、建立合資企業、開展自主研發和聯合研發等方式,研發兆瓦級以上的風電機組產品。
目前,內資企業日益重視自主技術研發能力,產品開發方式逐步從“技術引進”轉向“聯合設計”和“自主研發”。國有大型企業和民營企業與國內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自主研發項目,并取得了一定進展。主流風電機組產品的技術性能和產業化水平有了明顯提升,1.5兆瓦單機容量的變槳變速風電機組成為近期市場主流機型。但是3兆瓦和5兆瓦等大功率風機制造技術仍然被國外企業掌控,差距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