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摘要:在“十三五”期間,還要著力解決制約我國風電發展的另外兩大問題,即風能資源詳細評價、適應我國國情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風電裝備技術產業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問題,以推動風電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近年來,在國家相關政策推動下,我國風電裝備制造業發展迅速,整體水平不斷提高,風電設備產業鏈已經形成,并日趨完善,風電產業發展已經跨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根據最新統計數據,2014年我國風電發展勢頭不減,截至2014年底全國并網風電裝機容量9581萬千瓦,同比增幅25.6%,接近“十二五”規劃確定的1億千瓦目標。到“十三五”規劃末期,即到2020年,風電裝機將達到怎樣的規模?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主任秦海巖預測:“到2020年,我國風電裝機規模將有可能達到2.5億千瓦。”全球研究咨詢公司Global Data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風電裝機容量達到364.9吉瓦,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據將達到650.8吉瓦。按照此目標,2020年,我國風電將占全球近四成的裝機容量。
秦海巖認為,從清潔能源替代角度來看,未來風電將迎來更多發展機會。多年來,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支撐了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但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包括越來越嚴重的溫室氣體排放和霧霾問題。
2014年5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了《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不僅提出了到2017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的負增長,同時明確了北京、天津、河北和山東等省市凈削減煤炭消費量分別為1300萬噸、1000萬噸、4000萬噸和2000萬噸,這些地區接納風電的主動性將得到明顯增強。同時,在山東、江蘇、上海、浙江以及珠三角地區,風電可以實現就地發展和消納。
“在當前我國電力需求仍在快速增長的背景下,風電是這些地區最有可能在短期內快速實現規?;⑻娲弘姷那鍧嶋娏夹g。”秦海巖表示。他還認為,國內外風電開發研究和實踐表明,風電是技術上最成熟、成本最優、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最大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風電在技術、成本發展上具有較為明確的預期。為了應對節能減排,從根本上解決困擾我國多個地區的霧霾問題,發展風電將成為很多地區的必然選擇之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風電來說,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棄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