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毛如柏向記者表示,中國向低碳戰略轉型的路徑還需包含加強低碳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以及引導低碳消費習慣等方面的內容。
低碳之路沒有“樣本”
“中國的低碳經濟之路實際上起步很早。”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向記者介紹說,我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近年來發展很快,2008年我國風力發電增速僅次于美國,位列世界第二,而且我國風力發電已連續五年翻番;我國已成為全球光伏發電的第一生產大國,而在2000年,我國的光伏發電還名不見經傳。
“雖然低碳之路已經啟程,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對于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的中國而言,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蘇偉強調說,中國的低碳發展之路將面臨著比歐美發達國家大得多的困難。
“首先,經濟發展、消除貧困、保障民生的任務是極為繁重的。”蘇偉說,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有1500萬人口處于絕對貧困的狀態,2200萬城市人口維持最低生活保障。
其次,中國的資源稟賦也決定了我們發展低碳經濟的進程將會是曲折和艱難的。蘇偉表示,中國的能源消費中煤炭占據了70%的比重,遠遠超過石油、天然氣等相對潔凈的能源,煤炭與天然氣、石油相比,其溫室氣體排放的強度和控制的難度都要大得多。
第三,中國的能源技術相對而言較為落后,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實施技術改造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難度也非常大。
在李俊峰看來,低碳經濟的實現不僅在中國任重道遠,即便是在歐美發達國家,低碳經濟這個富有挑戰的課題至今尚未形成成熟“樣本”。
“目前全球只有少數北歐國家走上了低碳的發展道路,而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日本等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目前并未完成其所承諾的溫室氣體減排指標,這說明發展低碳經濟是相當困難的。”李俊峰說,不應把低碳經濟更多地關注在一些科學技術層面上,而是要改變一種生活方式,將低碳經濟作為生態文明重要的技術選擇。
背景知識:什么是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是指溫室氣體排放量盡可能低的經濟發展方式,尤其是二氧化碳這一主要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要有效控制。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經濟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
近些年來,科學界以及各國政府已經基本達成一致,認為人類活動導致地球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碳)不斷增多,氣候正在發生變化。在可預見的將來,溫室氣體水平過高導致的全球變暖會對人類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推行低碳經濟被認為是避免氣候發生災難性變化、保持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