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近日下發的《關于適當調整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并沒有在風電業界引起太大震動。
通知稱,對陸上風電繼續實行分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政策。將第I類、II類和III類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降低2分錢,調整后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49元、0.52元和0.56元;第IV類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維持現行每千瓦時0.61元不變。
風電將與傳統能源同臺競爭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與之前預期的4分錢下調幅度相比,已經是減半,對風電行業的負面影響已大大減弱。而且,由于上述規定適用于2015年1月1日以后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以及2015年1月1日前核準但于2016年1月1日以后投運的陸上風電項目,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風電將出現一輪圈地搶裝潮,利好風電設備制造企業。隨著各開發企業搶訂設備,風機供不應求的局面出現,價格將隨之上漲,而項目施工價格和其他相關費用也都將有所上漲。
不少發電投資運營企業則紛紛采取對策,打算集中投資,加快推進降價地區已經開工項目的建設,以保證在年底前投產。調價客觀上有利于技術性能符合行業標準、更為適應風能資源狀況、成本具有競爭優勢的設備制造企業的生存發展,加快制造業的優勝劣汰。但也有人擔心一些開發商為了盡快上項目,可能會帶來安全隱患。
業界普遍認為,雖然本次降價低于預期,但不排除近一兩年繼續大幅調低價格的可能。從中長期來看,風電上網電價已經進入下降通道。
其實,2009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將全國分為4類風能資源區,發電上網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51元、0.54元、0.58元和0.61元。同時,國家發改委明確每隔一段時期重新評估電價并調整,讓風電電價最終與常規能源接軌。
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將發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作為改善環境的重要舉措之一。風電近年來在我國取得長足發展,成為近年來增長最快的電源類型。作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發電量均已超過核電,成為繼火電、水電后的第三大主力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