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能源領域是較容易形成壟斷的經濟領域。配置資源的效率高低是市場運行的核心,能源市場也不例外。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包括私人效率和社會效率,而壟斷是產生市場配置資源私人效率和社會效率矛盾、社會效率缺乏的重要原因。相比其他行業,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具有資本密集型等特征,確實容易形成壟斷問題,從而產生能源配置私人效率和社會效率矛盾。從企業數量、市場集中度等方面來看,能源領域的市場壟斷性確實比較高,如我國油氣經營主要集中在幾個大油氣公司。從世界范圍來看,能源領域也往往是市場壟斷關注度很高的領域,如美國《反壟斷法》就首先是對美國標準石油公司實施的,將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拆分成許多獨立石油公司。由于能源領域比較容易形成壟斷,對壟斷的關注使得對我國能源市場建設能否保證能源資源的有效配置產生了質疑,也是我國產生能源市場建設是集中還是放開的市場組織形式爭論的重要原因。
能源領域自然壟斷與能源市場放開并不矛盾。簡單、籠統、抽象的判定能源領域是否存在壟斷問題是站不住腳的,從市場自發運行來看,壟斷的產生是需要很多技術經濟條件的,如果壟斷形成所需要的技術經濟條件不具備或被打破,壟斷就不容易形成或既定的壟斷就會被更高的競爭所代替。如天然氣運輸行業,一直被認為是一個高度壟斷的領域,但是隨著液化天然氣(LNG)運輸技術、天然氣運輸管網以及儲氣庫等的完善,天然氣運輸的壟斷就比較容易被打破,從而形成一個競爭較為充分的市場。更重要的是,能源行業是否真正容易產生壟斷問題不是能源行業市場放開的關鍵,恰恰相反,能源行業市場放開是減少能源市場產生壟斷的可能性。當然,由于能源供應需要穩定性和連續性,從市場配置資源的長期效果來看,對能源市場壟斷效果的判斷不能簡單化,適當市場集中的市場效果不見得比高度分散的市場效果差;從某種程度上講,壟斷競爭可能比完全競爭可能更有利于能源穩定供應。
加強市場監管應對能源市場壟斷。能源市場的壟斷問題往往是一個自發形成的過程,壟斷是競爭的結果,當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產生市場集中和壟斷,人為的改變或阻止這個過程會造成更大的市場扭曲,抑制競爭的積極性。盡管壟斷是一個客觀存在,但政府可以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來降低甚至避免壟斷的負面效果。為了有效的避免壟斷的負面效果,政府首先應明確放開能源市場,通過提高能源市場的競爭性降低能源市場壟斷的可能性;其次,政府應加強對能源市場經營主體的監管,預防和避免能源市場經營主體利用壟斷地位損害社會效率;再次,加強公眾對能源資源配置的參與程度和監督水平,公眾參與是有效的防止能源市場壟斷所產生的效率扭曲問題,能源市場建設不僅是政府與市場、企業的關系,更重要的是需要公眾的有效參與,成為真正的有話語權的監督者;最后,政府應強化對隱蔽市場壟斷的監控,尤其是對那些通過市場操縱和勾結損害能源市場和國民福利的行為加大監控力度。弱化能源領域內部的行業邊界。在建國后的30多年中,在能源資源國家所有的法律和認識框架下,在計劃經濟主導資源配置的大環境下,能源生產、流通等經濟環節基本直接由政府相關部門來完成,并且根據能源產品或生產環節,國家專門成立了國務院組成部門,如石油工業部、煤炭工業部、核工業部、電力工業部。總之,在計劃經濟下,能源生產運行不僅是高度政府化的,而且在所謂“專業化”指引下,政府對能源領域的生產運行還是部門化、分割化、碎片化和扯皮化的。經過30多年的市場化進程,我國能源領域的這種條塊分割格局并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已嚴重不能適應能源發展的趨勢。從國內外能源領域發展趨勢來看,能源產品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如煤制氣、煤層氣、煤制油等項目都是突破原有的能源部門邊界的,新能源領域更是涉及到更大的產業空間。要避免能源領域的壟斷,提高能源領域的市場化水平,應當摒棄能源運行專業化的思維,真正形成高度競爭的、充滿活力的、流動的能源市場。
(作者系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