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面對推動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的重要使命,中國需要全產業的合作,實現協同創新,引進和研發更先進的技術,以加速推進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中國能源戰略的轉型。與此同時,新能源產業的自身建設也不能忽視,應保證足夠吸納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并加大技術研發力度。
轉瞬即逝的“apec藍”與霧霾歷久彌重形成的鮮明對比,讓“能源企業的未來之路”再登熱門話題榜單。
在日前于北京舉行的“能源的未來——贏在新時代的拐點”高峰論壇上,與會人士普遍認為,面對推動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的重要使命,中國需要全產業的合作,實現協同創新,引進和研發更先進的技術,以加速推進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中國能源戰略的轉型。
傳統能源企業:用“學生”的心態去創新
不爭的事實是,現有能源供給和消費模式已難以支撐經濟的持續增長。霧霾天氣范圍擴大、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的矛盾日漸突出,倒逼中國的能源結構亟須向高效率、低排放、低污染轉型。
能源產業轉型的話題對于煤炭行業來說有些沉重。不過,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耀武表示,“控制生產總量,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業結構,實現清潔利用”已在業內達成共識。
煤炭產業作為我國能源行業的支柱,如今卻陷入產能過剩、利潤下降的窘境,可謂“上升空間有限”,這也給煤炭企業未來的創新之路帶來巨大的壓力。
不過,煤炭行業的發展還不至于讓人“垂頭喪氣”,相對其他能源產業而言,煤炭資源充沛,而且成本方面的優勢也有目共睹。
事實上,煤炭的開采、洗選、運輸、加工等各個環節都有創新潛力。徐耀武解釋,合理選擇洗選工藝,規劃運送路線,控制運輸過程粉塵等方面都可以大有作為,而尤為重要的環節就是煤炭的轉化利用。
據悉,目前中煤集團已經從技術與規劃的角度進行創新,用最好的技術對煤炭進行100%洗選,驅除大部分的灰分和硫分,通過合理規劃運輸線路,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同時,利用大規模的煤炭加工,以此提高綜合利用效率。
徐耀武強調,在控煤的大時代背景下,煤炭行業在面對時代的拐點時,要以學生的心態進行戰略調整和產業轉移,特別是在技術上要多多學習。通過各方通力合作,一定可以探索出煤炭行業轉型的最佳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