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思路乍一聽挺有道理,但實際上完全沒弄清楚防護林的意義。三北防護林是指在中國三北地區(西北、華北和東北)建設大型人工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原因是因為這片區域包含了我國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是主要的沙源地。
在這些地區種植樹木,可以起到防風固沙,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風還是那個風,但經過的地區由沙漠變為森林,沙塵暴也就無從而起。至于樹林會不會減弱風力,相信看過上一條迷思,你應該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迷思五 霾天氣為什么偏愛北京?
風霾之爭六大迷思 逐一為你解惑
霾選中這里是命運還是巧合?為什么其他地區的霾都沒有北京嚴重?遷都是否可以徹底解決霾的困擾?
第一,多霾地區的特征非常明顯,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毋庸置疑,逐年增多的霾和城市的快速擴張、工業的急劇發展密切相關。
第二,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特殊的政治地位決定了它及其周邊必定是一個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區域。因此,不管遷都遷到哪里,首都這個特殊屬性是跑不了的。再想想上個世紀的倫敦還有洛杉磯,大都市都容易“招”霧霾。
第三,其實,北京的霧霾并不是中國最嚴重的。每次華北黃淮霧霾天氣來襲,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在河北中南部一帶,這和當地的地形有較大關系。地處太行山東側,如果冷空氣勢力不強,或是路徑偏東,該地區的污染物就極不容易擴散出去。
但是為什么感覺北京更嚴重,因為北京不管是在媒體還是普通公眾中關注度更高,無形中就擴大了北京霧霾的影響力,而忽略了其他更為嚴重的地區。
迷思六 被風吹走的霧霾去哪兒了?
風霾之爭六大迷思 逐一為你解惑
北京一刮風,首都人民好喜歡,但南邊的小伙伴就皺著眉頭喊,討厭,霧霾都刮到我們這來啦!更有人拿出物質不滅的強大理論,指出霧霾不是這多一點,就是那多一點,總還是有的。
但事實并非如此,被風吹走的霧霾短時間內也許會“禍害”別的地方,但長久來看,還是“消失”了,因為大氣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
大氣中的污染物顆粒會隨著大氣運動稀釋、擴散、氧化。在小范圍內,會從一個地方運動到另一個地方,但只要吹得足夠遠足夠久,大氣中的污染物顆粒就會上天入地,有的進入了更高更廣闊的大氣中,有的沉降或是發生變性,落回地面,塵歸塵、土歸土。
但是大氣的自凈能力也是有限的,想從根本上解決霧霾問題,還是要減少向大氣中排放污染物。只有做到這個,霾才不會常態化,APEC blue也不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