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環保之風正以越來越猛烈地吹向中國。5月,來自官方的消息稱,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方案已經擬定,正上報國家主管部門。敏感的業內人士察覺到:風電被提到至關重要的地位。按照該方案,中國將投資逾3萬億元于新能源領域;2020年風電規模將達到1億千瓦以上。
在熟悉風電業的人看來,中國風電市場無疑是一個富礦。浙江華儀風能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運東告訴上海證券報,“1千瓦的風電,意味著1萬元的銷售收入。1億千瓦相當于1萬億元。” 以2008年中國風電發電量128千瓦計算,年復合增長率相當驚人。
在各國政府看來,風能都是最清潔、最具有商業潛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據了解,全球潛在風力發電能力超過70萬億千瓦,是地球上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的10余倍。中國風能業亦正以前所未見的規模高速發展。但高速發展的中國風電業正醞釀著新的危機。
“風電井噴,源于2005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吳運東表示,“有了法律保障后,投資風電產業的熱情高漲。”2007年9月頒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將風電發展目標確定為2010年500萬千瓦、2020年3000萬千瓦,并首次明確了配額概念,鼓勵中國500萬千瓦以上的發電集團,201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為3%(不包括水電),2020年達到8%。一時間國內電力集團紛紛涌向風電。
徐洪亮指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前看,風電項目都是非常好的投資,風險相對更小、收益更大,風電場建設期較短,一般只需要一年時間;此外風電的資本金是20%。或許正是出于同樣想法,風險投資迅速涌向金風科技等風能設備生產商。也有些業內人士看到,幼小但熱情似火的中國風電業開始出現一些隱憂:中國風電設備的技術與國外差距較大,風電場也存在急功近利、設計不科學的現象,并且,中國風電業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