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在5月22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司長周喜安在北京科博會“中國能源高層戰略論壇”上也向記者透露,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即將上報國務院。這份很快就會“浮出水面”的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將把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的發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他說,國際金融危機為我國能源行業轉變發展方式提供了契機,我國應抓住當前經濟增長放緩、能源供需形勢相對緩和的時機,把加快能源結構調整作為能源工作的主線,推進能源發展方式轉變。
其實,早在今年三月全國“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為我國能源戰略轉型指明了方向———“積極發展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來自權威部門的預測表明,到2020年,除水電外,我國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從目前的1.5%左右提高到6%以上。
為促進我國新能源的發展,與之相應的新能源科技裝備的步伐也將進一步加快。有關部門表示,對核電、風電等裝備尚不能實現國產化的關鍵工藝、關鍵零部件研發,我國將集中力量組織攻關,并給予資金支持。
據了解,在風電發展上,我國有望盡快形成每年1000萬千瓦以上的自主裝備能力,并力爭在2010年前后風電裝機突破2000萬千瓦,2020年達到1億千瓦;在核電建設上,我國正在研究調整核電發展規劃,在加強沿海核電發展的同時,科學規劃內陸地區的核電建設;而在前不久,黃河流域最大的水電站———中電投拉西瓦水電站兩臺70萬千瓦機組的并網發電,也將成中國新一輪水電開發的標志性工程。(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