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裝機從2006年開始經歷了5年爆發式增長,2011年初期,產能過剩問題爆發,風電行業驟然間跌入低谷。今年以來,隨著并網政策、補貼政策的落實以及特高壓建設帶來的棄風問題的緩解,風電行業將迎來第二春。然而在如火如荼的風電產業背后卻隱藏著著重重“危機”。
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2013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量達到1610萬千瓦,同比大幅提高24%,累計裝機已經突破9000萬千瓦。另據國家能源局今年2月份公布的2013年風電行業數據,2013年我國新增并網風電裝機1449萬千瓦,累計并網容量7716萬千瓦,同比增長23%。年發電量13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全國新增核準容量3069萬千瓦,累計核準容量1.37億千瓦,累計在建容量6023萬千瓦。
我們國家風電產業已經做的這么大了,是裝機、并網第一大國,但我們風電技術真正掌握了沒有?是不是趕上了國外?還有沒有研發的空間?對企業來講,技術是必須要完善提高的。從國家方面來講,到底安排什么項目呢?是不是研發一些適合中國氣候條件的項目,像抗臺風、防風沙、合適高原條件、寒冷冰凍氣候的機組。
10兆瓦風電機組已安排研發,下一步還研發更大功率的嗎?15MW還是20MW,用什么技術路線?直驅、雙饋、半直驅還是液耦的?還有立軸的。這些技術以哪個為主?
我國是風電制造大國,但國家尚沒有公共測試平臺。雖然各廠有出廠試驗臺,但各廠家的測試平臺水平不是很高,不能很完整的提供研發數據。美國正在建設15兆瓦的公共測試平臺,丹麥RisøDTU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德國風能研究所(DEWI)、英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中心(NaREC)、西班牙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CENER)等都建有國家級的大型風電機組公共測試設施,丹麥、德國、西班牙等國的測試系統功率等級目前已達到5MW以上。
我們現在用的風電機組設計軟件包括風電場設計軟件都是外國的,包括海上工程技術:海上的運輸、安裝、維護、基礎工程等配套技術都要跟得上。
行業標準的滯后,使得風電規劃、風場運行管理維護出現問題,風場安全事故頻發。前幾年的高速發展導致風電產能急速膨脹,但是基礎設施、技術手段等配套建設卻未跟上。在并網政策、補貼政策的落實利好行業的形勢下,風電設備制造企業要抓住機遇,有效地帶動了整個產業的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