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行業仍處寒冬,但山東玻纖以高端化實現彎道超車。”15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山東玻纖董事長牛愛君表示,總產能居全國第四位的山東玻纖,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權多元化,不僅主要經濟指標逆市上揚,也促使其母公司山東能源臨礦集團的“非煤”產業利潤首次超過煤炭,而且中堿纖維、ECR 高性能玻璃纖維、玻纖裝飾壁布的生產規模達到全國第一,奠定了產業崛起的基礎。結構性過剩下的機遇
據牛愛君介紹,玻纖一般用做復合材料的增強基材,廣泛應用于交通、建筑、電子電器、管道、造船、風電等領域。該行業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大規模發展,經過20年的持續高速增長,與煤炭行業一樣遭遇了致命的發展瓶頸。截至去年年底,我國的玻纖產能已達290萬噸,形成了總體產能過剩態勢。
產能過剩帶來的是無序市場競爭,價格戰頻發,產品價格急劇下滑。同時,國家降低了出口產品退稅率,出口量大幅下降,由最好時出口占近60%降到目前的30%左右。不少企業由此陷入困境,行業進入洗牌期。
“細分市場會發現,產能過剩其實是結構性的,高端市場潛力還很大。”牛愛君認為,玻纖行業是典型的壟斷競爭行業,目前全球六大玻纖供應商產能占到70%。雖然山東玻纖產能超越了國內眾多中小企業,躍居全國第四,但與國內、外大型玻纖企業相比,仍存在規模劣勢。因此必須依靠“差異化、高端化、多元化”的產品定位,依靠比較優勢再造產業競爭優勢。
目前玻纖產品提價,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支持行業復蘇的主要需求來自風電用玻纖、汽車、家電用熱塑性玻纖。風電行業在經歷了3年下滑后,今年國內外市場均明顯回暖,風電企業認為未來玻纖在風電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需求將明顯增加。彎道超越
作為山東能源臨礦集團“非煤”產業的主要板塊,山東玻纖被山東能源集團要求“率先實現結構調整、率先實現產權多元化、率先實現上市融資 、率先實現國際化”,這使其相比同行在結構調整上先行一步。今年1至6月,其實現營業收入57715萬元,同比增長11%;實現利潤6891萬元,同比增長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