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小編的老領導曾經對小編說過,想要做好一個行業的記者就要先了解這個行業,成為專家型的記者,否則寫出去的東西一知半解只會被讀者看笑話。如今已經過了一年的時間,小編雖然還不是專家型記者,但還是有一定的行業基礎知識和理論概括能力,本期為大家介紹貝茲理論與風力發電的關系。
人們總想將風能轉換率提高,然而想要100%的轉換風能是不可能的,貝茲理論將會解答這是為什么。
什么是貝茲理論
貝茲理論:理想情況下風能所能轉換成電能的極限比值為16/27 約為59.3% 。
貝茲理論是研究風力發電學科中相關風能利用效率最基本的理論,該理論是德國的物理學家 Albert Betz 于 1919 年提出。貝茲理論是建立在一個假定“理想風輪”的基礎之上——即風機能接受通過風輪的流體的所有動能,且流體無阻力,流體是連續的、不能壓縮的流體。
推導過程如下:
v1 - 進入風速
v2 - 殘余風速
p - 空氣密度
F - 葉片掃風面積
P - 轉換的動能
P0 - 風的初始動能
則葉片處單位時間內通過的風的質量 M = p*F*(v1+v2 )/2 -----式1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葉片吸收的動能等于風殘余動能與風初始動能之差,于是得到:
P = (1/2)*M*(v1^2 - v2^2)-----式2
將式1代入式2得到:
P = (p/4)*(v1^2 - v2^2)*(v1+v2)*F
由風能的基本計算公式可知
P0 = (p/2)* v1^3*F
則有:
P/P0 = (1/2)*(1-(v2/v1)^2)*(1+(v2/v1))
由此可見 P/P0 為 v2/v1 的二次函數
當 v2/v1 = 1/3 時
P/P0 為最大值 16/27
為什么無法達到100%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