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這些通過檢測的風機制造商,將受到開發商的青睞。“風電行業在經過一輪整合之后,開發商對于風電機組制造商的選擇越來越固定。國內前五大風電設備制造商具有一定的優勢。”一位風電行業分析師表示。
運維和風電場業務受青睞
遺憾的是,面對樂觀的裝機數量,制造商卻發現自己的囊中依然羞澀。經歷了行業低谷,多數企業依然處于虧損狀態,少數贏利企業也只有微薄利潤。“目前,雖然風電裝機超出了規劃量,但企業的財務報表卻不好看。所有的數據都是好的,但制造商卻活得不體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任李俊峰說。
目前我國風電行業以上游設備制造為主,對下游風電站的重視力度明顯不足,大量設備積壓倉庫,產品價格暴跌,風電設備產能嚴重過剩,甚至達到50%,設備制造企業鮮有贏利。
“但與其他單一制造風機企業相比,金風科技子公司天潤的風電場業務投資利潤率則為15%,是裝備制造板塊平均利潤率的10倍以上。”金風科技總裁王海波透露說。
事實上,正是因為金風科技擁有包括風電場建設、運營、風電整機制造和風電零部件制造、多元化投資在內的多項業務才使得自己的報表不那么難看。而單一的風電制造企業就沒有那么幸運。
“因此,國內風電設備企業需要開拓空間更大、贏利能力更強的領域。下游風電場開發和風機運維就成為國內有實力的風電設備企業的最好選擇之一。風電站開發的盈利要好于設備制造。”天順風能副總經理兼董秘鄭康生表示。
但是,風電場開發雖然收益穩定,但企業必須能獲得優良資源,并且不存在并網障礙才能夠進一步拓展產業鏈。不過,僅就并網一條就難倒了國內許多企業。因此,一些制造商選擇了風機運營維護市場。
在2010年,我國進入風場大規模建設階段。風機質保期為3~5年,今年將出現大規模風機出保,將為風機運營維護市場帶來廣闊的增長空間。許多風電制造企業正是看到了這一市場。北京漢能華科技公司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020年,中國風電服務市場的總量可能高達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