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巨虧的華銳風電營收情況也出現了好轉。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累計營收約20億元,與去年同期的36億元相比雖然大幅下滑,但是7~9月營收達6.2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近15%。
金風科技董秘辦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三季度數據增幅大,主要是由于2012年的基數相對比較低。
盡管公司方面認為,招標量與2011年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截至今年三季度,金風科技在手的訂單達到7831MW,在三季度單季收入確認大幅增長的情況下,三季度末相比二季度末訂單量基本穩定,表明了公司三季度接單仍然保持高速增長,充裕的訂單儲備也保證了公司2014年收入的增長潛力。此外,華銳風電亦向記者透露,目前在國內和海外市場的訂單都有所增加。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整個風電場的建設數量會比去年多很多,這也帶動了中上游企業的業績,設備制造商的銷售情況有所好轉。
據大智慧通訊社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新增風電招標項目約8GW,與2012年全年新增的招標項目8.3GW相當,與去年上半年相比增幅超過80%。同時,風機招標價格也出現了回暖,今年前三季度風機價格回升了10%左右。
風電招標量價的回升,亦帶動了上游零部件企業的凈利增加。三季報顯示,天順風能(002531,SZ) 和 泰 勝 風 能(300129,SZ)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了6.11%和22.96%。
作為國內最大的風力發電企業,龍源電力前三季度的發電效益亦實現逆轉。截至2013年9月30日,龍源電力收入為141.08億元,同比增長12.5%。其中,風電分部收入74.5億元,同比增長33.58%;火電分部收入56.24億元,同比減少7.1%。
平安證券能源金融部執行總經理王海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經歷了前兩年的行業洗牌,風電市場已經漸趨穩定。王海生分析稱,從需求端來看,2013年的新增裝機容量確實有明顯增長,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的上升也為風電裝機容量的上升提供了一定空間;對于風電場來說,經營情況回暖的主因在于電網輸電條件的改善,再加上今年來風情況好于往年,讓風電利用小時數也 比平時多了100多個小時。
風電行業回歸理性的另一個表現是行業集中度提升,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也出現了逐漸擴大的趨勢。相關資料表明,2013年上半年新增裝機中,前十大風電整機供應商所占的市場份額已經從2012年的約80%上升到90%。
高棄風率有望緩解
高棄風率如同國內風電業頭頂上的魔咒,經久不散。“眼看著大風天來了,我只能干著急,因為電發不出去,本來可以到手的錢,就白白讓大風又給刮走了。”蒙東地區某風電場負責人近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慨道。
在占據了中國風電絕對地位的“三北”地區,棄風之痛給業界的打擊尤為沉重。“風電并網的癥結在于前幾年我國風能行業的高速發展,但能源消納、并網標準等配套未跟上。”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吳晗瑄稱。
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風電限電超過200億度,比2011年增加近1倍,部分地區限電比例高達50%,平均值在20%~30%,蒙東地區尤為嚴重。據業界測算,200億度電相當于1年多燒了600多萬噸的煤。按每度電0.5元計算,損失達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