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對大氣污染問題的焦慮情緒,也促使官方將其列入亟待解決的重要工作中。
9月中旬,環保部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六省區市人民政府簽訂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標志著霧霾重災區自救行動正式啟動。
河北、北京兩地先行明確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相關方案均認為燃煤是霧霾天氣頻發的元兇,均在方案中提出要大規模壓煤。
根據河北省的方案,到2017年,全省細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相對應的措施包括到2017年,全省煤炭消費量比2012年凈削減4000萬噸。全省鋼鐵產能削減6000萬噸;全部淘汰10萬千瓦以下常規燃煤機組。
北京市則計劃到2015年底就實現核心區無煤化,未來4年將全部關停電廠燃煤機組,清潔發電比例達到100%,基本完成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鍋爐“煤改氣”。屆時,全北京市將實現削減燃煤1300萬噸,燃煤總量控制在1000萬噸以內。
由于毗連京包高速公路,直接連通內蒙古、山西等產煤地區,北京昌平區南口鎮一度是京北最大的煤炭集散地。上證報記者在此地實地調研時卻看到和想象中完全相異的一幕。
“就在兩三年前,坐我這輛車,沿路隨處就能看到一家家露天煤炭堆場,綿延好幾站路呢。”昌平公交68路司機與記者攀談時回憶到,尤其到秋冬季,每天能看到成群的外地運煤掛車在這一帶忙碌卸貨,鄉村柏油路嵌滿了煤渣,空氣中飛舞著煤灰。
如今,當記者準備在南口煤場站下車時,司機師傅好意提醒:“您真的要從這站下車嗎?這里除了提供當地居民用煤的小型煤場,幾乎找不到煤了。”
如他所言,當記者從南口煤場站下車探訪時,只看到大片長著野草的荒地。只有在沿路斷墻上的煤炭業務聯系電話和煤炭經銷公司廠牌名中,才能找到昔日煤炭堆場的痕跡。
記者隨機撥打了墻面上的一個煤炭業務聯系電話,接電話的吳先生告訴記者,自從去年昌平區對南口煤場數十家大型煤場進行清理關停,自己已不做煤炭運輸生意了。南口鎮一帶煤炭堆場清退后,區政府就鼓勵植樹造林,目前南口鎮附近一帶最緊俏的是苗木生意,帶動了苗木交易、種植、打井等一系列就業機會。
一位南口鎮居民告訴記者:“自從南口煤場進行退煤整治后,南口鎮的天藍了,地綠了,生活環境明顯轉好。”從南口鎮不到3年實現退煤可以看出,只要政府部門下決心整治,效果將立竿見影。
據環保部官員最新透露,目前環保部與全國31個省市區簽訂空氣質量目標責任書的工作已接近尾聲。這意味著,更多省市為了改善空氣質量,將加入到退煤行動中。
重壓下的煤企和煤城
需求端計劃大規模壓煤,在上游生產環節又將引發怎樣的連鎖反應?一路西行,困難的煤企、擔憂的工人、疲憊的煤城一一映入記者眼簾。種種跡象表明,退煤大勢絕不會一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