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證券市場周刊》記者的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風電行業至少進行了10宗收購。
財務數據彰顯暖春
風電業務成為資本收購寵兒的背后是,風電行業上市公司財務數據也在變好。
根據《證券市場周刊》記者的分析,涉足風電行業的上市公司可以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本來就從事或參股風力發電設備生產的公司,如金風科技(002202,股吧)(002202.SZ)、湘電股份(600416,股吧)(600416.SH),三季報顯示,上述公司2013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增長率分別達302.16%、562.73%;第二類是從事風力發電設備零部件生產的公司,如長城電工(600192,股吧)(600192.SH),2013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利同比增長56.17%;第三類是承建風力發電項目的公司,如金山股份(600396,股吧)(600396.SH),公司2013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45.99%。
從上市公司靚麗的凈利潤增速可以看出,風電行業正迎來暖春。國家能源局2013年3月集中批復了第三批總計28.73GW的風電項目,其中一季度新增招標規模3.8GW,同比增長74%;二季度新增招標規模達4.1GW,同比增長86%。上半年總計招標近8GW,同比增幅達80%。
“公司業績增長的動力在于行業的回暖,主要是招標量提升的帶動。”金風科技新聞事務部負責人表示。從公司角度來講,2013年前三季度業績比2012年好很多,但是相比2011年仍有差距。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接受《證券市場周刊》記者采訪時坦承,風電行業不可能更差,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但是短期之內大幅向好也很困難,產能消化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2013年是風電行業的轉折年,”渤海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明確指出:“從政策層面來看,《風電產業發展意見》已經上報,一系列扶持政策將陸續出臺;從需求端來看,2013年的風機招標量價同比回升,審批權的下放將進一步提升風電的審批速度;從價格方面來看,風機的招標價格較底部已經提升了10%左右,原材料價格穩中有降,行業盈利能力提升。此外,困擾行業的消納、并網等一系列難題都有望出臺具體政策解決。”
進入2013年,風電產業收獲了一連串政策“紅包”,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10月16日在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博覽會上透露,由能源局牽頭制定的《關于促進風電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已上報國務院待批。
“棄風”問題仍待解決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棄風電量約200億度,比2011年整整翻了一倍。棄風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讓風電上網,只能讓風機停止發電的情況。
以目前國家火電煤耗計算,200億度電相當于多燒了600多萬噸煤。按照上網電價計算,2012年棄風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
林伯強表示,棄風是目前風電產業發展的主要矛盾,棄風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風電上的太快,并且集中在本身火電產能就過剩的“三北”,本地市場無法消納,需要輸出,因此對電網的依賴肯定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