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嚴重的霧霾天氣,倒逼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必須作出調整。”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楊慶11月8日在京透露,國家電網公司正在全力推動“電能替代”技術,倡導“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的能源消費新理念,積極推動電動汽車和軌道交通發展,提高社會電氣化水平,力爭到2015年累計實現替代電量1000億千瓦時。
楊慶是在出席由英大傳媒集團主辦的“安全-高效-清潔—2013中國綠色電能高峰論壇”時做上述表示的。來自國資委、科技部、工信部、國家能源局及國家電網公司等部門和企業的官員、專家在發言中指出,資源和環境約束對我國能源消費提出了嚴峻挑戰,推動“電能替代”對“建設美麗中國”意義重大。
霧霾肆虐倒逼能源消費結構調整
一項來自環保部的統計稱,我國一些城市的霧霾天數已達100天以上,個別城市甚至超過200天。此前,長期從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領導工作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毫不諱言:“霧霾天氣幾乎常態化,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響,并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
分析霧霾肆虐原因 , 出 席“2013中國綠色電能高峰論壇”專家們認為,這是終端能源消費結構性矛盾長期積累的集中爆發。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指出,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目前終端能源消費中煤炭仍舊占有過大比重,這直接導致了我國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 有數據顯示 , 在 我 國 城 市P M2 .5構成中,燃煤排放占比達50%-60%;還有機動車燃油排放,占比為20%左右。”國家電網營銷部副主任徐阿元在主旨演講中指出,隨著我國城鎮化與工業化進程加快,對能源需求還將不斷加大,因此必須降低終端消費中煤炭、石油的比重,大力提高電力消費比重。
據介紹,由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費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和環境污染越來越受到世界關注,近年來化石能源在全球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持續下降,電能比重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