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風能發電,既能提供電力保障,又利于環境保護。但近幾年,我國對風電棄而不用的現象卻愈演愈烈,并成為影響行業發展的首要問題。對此,國家能源局官員日前表態,未來要用兩到三年的時間,來解決“棄風”問題。
所謂“棄風”,是指風機處于正常情況下,由于當地電網接納能力不足、風電場建設工期不匹配和風電不穩定等問題導致的部分風電場風機暫停使用的現象。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長王駿在16日舉辦的“2013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表示,預計到今年底,全國風電的裝機量要超過7500萬千瓦,發電量將會達到1400億千瓦時。但是,由于各類電源的規劃缺乏統籌的銜接、風電并網運行技術水平不高等原因,棄風限電還是出現了,有些地方還比較嚴重。
據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近期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3》,2012年全國限制風電出力的棄風電量約為200億千瓦時,比2011年翻了一番,占2012年實際風電全部發電量的20%。其中,“三北”地區尤為嚴重,蒙東、吉林冬季供暖期限電比例甚至超過了50%。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表示,“棄風”問題不僅嚴重影響了發電企業的經濟效益,磋商風電投資的積極性,也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費,導致風電行業的投資效益和環境效益低下。
報告指出,造成風電消納困難,表面上是風電自身間歇性、波動性的特點造成的,但從深層次上,則是由于目前還沒有針對新能源的波動性,做出電力體制和政策機制上的調整所造成的。
對此,王駿表示,我國正在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推動電力系統的改革,實現風電優先上網全額收購,對限電比較嚴重地區,可能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的配額制。“爭取用兩到三年的時間,來基本解決限電的問題。”